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PD-1/L1:差异化战略驶离“红海”

发布时间:2023-01-11 14:09:59作者:特约撰稿 孙权来源:医药经济报

PD-1单抗是国内创新药最激烈的赛道之一,被称为“红海赛道”。2022年3月,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曾公开表示, PD-1是最典型的、重复最多的例子,泡沫很大。

药智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PD-1/L1抑制剂申报注册、批准和临床试验登记数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表面看,我国免疫抑制剂市场正处于快速爬升期。但在高水平重复研发投入之下,PD-1/L1抑制剂产研领域实则暗流涌动,并暴露出适应症过于集中、盲目参与价格战等系列问题。对于创新药物而言,打造差异化准入路径才是突围“红海”之计。

QQ图片20230111140821.jpg

获批上市品种势如破竹

药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共有1096个PD-1/PD-L1抑制剂临床试验在国内登记,其中Ⅲ期临床试验255个。从整体试验进度来看,已完成的临床试验占比仅为5.48%,有72.08%正处于进行中,说明我国PD-1/PD-L1抑制剂临床试验的积压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截至2022年11月底,共有15款PD-1/PD-L1抑制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包括8款国产PD-1,2款国产PD-L1,1款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2款进口PD-1和2款进口PD-L1。

从上市情况看,国产品种有如雨后春笋般获批上市。但在市场规模上,由于海外品种在国内布局较早,市场接受度更高,国产品种短期内实现反超仍有难度。

目标适应症切忌一窝蜂

国内上市PD-1/PD-L1抑制剂适应症呈梯度分布,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注度最高。相比之下,治疗结直肠癌、胃癌等其他高发肿瘤疾病的PD-1/PD-L1抑制剂品种较少。PD-1/PD-L1抑制剂具有广谱抗癌潜力,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与其扎堆在NSCLC等适应症赛道,不如将研发重心调整为获批品种较少的常见肿瘤,甚至是罕见肿瘤领域,做差异化研发。

此外,目前国内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尚未获批儿童适应症,儿童肿瘤患者缺乏有效的免疫疗法。从可行性看,FDA早在2017年就批准了首个治疗儿童肿瘤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难治性成人和儿童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或三线及多线治疗复发的cHL患者。其加速批准经验可为PD-1/PD-L1抑制剂在国内申报儿童适应证提供宝贵经验。

事实上,嗅觉灵敏的企业已开展中国肿瘤患儿的免疫疗法临床试验,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临床试验(ChiCTR2000033844)适应症涵盖所有儿童恶性肿瘤;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也正同步开展Ⅱ+Ⅲ期(ChiCTR2000033625)和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Ⅳ期临床试验(ChiCTR2000033599)。

制定价格策略量力而行

作为具有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高水平医疗手段,免疫治疗领域的内卷在意料之中。国产品种多以价格更亲民的优势,试图撼动进口品种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龙头地位。

通过国内中标数据计算可知,治疗NSCLC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的年用药成本高达60余万元(以60kg成年人计算),且患者无法通过医保获得报销;而同样可治疗NSCLC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年成本仅为3.7万元左右,患者通过医保报销后每年仅需花费1.5万元左右,与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的用药成本相差40倍之多。

国产品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价格上做了不少让步。随着DRG/DIP付费制度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铺开,医保准入愈发成为创新药物相关企业不得不考虑的市场准入路径,尤其是后期入局的国产品种。对于PD-1/PD-L1抑制剂,形成全球化战略体系是各大药企的共同目标。如以复宏汉霖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早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曲妥珠单抗已在欧盟获批上市。

海外市场定价和报销部门会把申请上市药物的原产国销售价格作为定价的重要参考标准。对于具有全球销售计划的企业来说,通过价格战攻克国内市场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获益,但绝非长久之计。引进国内的海外品种不会都将中国作为首个全球化市场,而是先在海外其他国家上市实现研发成本回收后,临近专利期时再通过低价策略进入中国,实现短期垄断和长期竞争优势。而国产品种多将国内作为首个全球化市场,亦或是海内外同步申请上市。因此,对于国产PD-1/PD-L1抑制剂而言,为抢占国内市场而实施过激的低价战略,有待商榷。

QQ图片20230111140900.jpg

院外市场更多获益可能

历史经验表明,对于创新药物而言,医保谈判并非最佳市场准入路径。一方面,保基本的宗旨预示着医保谈判势必对创新药物的价格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PD-1/PD-L1抑制剂作为前沿疗法,其市场尚未达到饱和。通过患者赠药计划、社会慈善救助等医保外营销策略,在保住国内中标价格、提升企业形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可以实现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的目标。即便是日后有医保准入计划,也可以为未来的医保谈判获取更大降价空间,赢得竞价主动权。

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通过初审名单信息显示,跨国药企全部缺席PD-1抑制剂赛道,发人深思。跨国药企集体出局可能是医保部门宏观调控的结果,也可能是有意避开医保准入路径的“不约而同”。初审释放了PD-1/PD-L1抑制剂通过医保目录外市场实现相似甚至更多获益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现阶段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企业而言,选择薄利多销的医保准入模式,还是选择以强大产品力实现医保外市场渗透,需要各相关企业审视研发能力、销售团队实力、产品力、市场接受度等多方因素,再做综合决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