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创意描绘医疗技术“景深”

发布时间:2022-12-28 17:24:41作者:徐铮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毫无疑问,创新是科学技术界永恒的追求目标。对于医学及其相关领域来说,创新产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一项创新型发明不仅可提高医疗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及缩短治疗时间,更重要的是:创新医疗技术可拯救病人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以下为国外科研人员近年来研发出的8个富有创意的医学新发明,其中有些产品已投入使用或有望在近期内投入使用。


1. 无人机运载医院急需物资


无人机并非“创新产品”,它已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目前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与水文监测等多个领域。但将无人机应用于运送医院手术室急需的医疗物资(如稀缺血浆、待移植器官或其他手术需要、具有一定时限性的医疗物资等),却是一大突破。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均存在交通拥堵现象,运送医疗物资的交通工具一旦在运输途中受阻,意味着宝贵手术治疗时间的丧失并会危及病人生命。

有鉴于此,美国一些州医院正在尝试利用飞行参数可靠、滞空时间长的新型运输无人机运送急需医疗物资以解燃眉之急。如果这一方法获得全面推广,它将为急需医疗物资的运送开辟一条全新通道。


2. 电子手镯可读取思绪


对因中风、截肢或其他原因无法使用上肢与手控制鼠标者来说,最近有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科研小组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子手镯,将其(利用数据线)连接在电脑上,然后再将手镯套在病人残肢末端,病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生物电流会通过残肢肌肉传输给电子手镯,后者能将其放大后再传入电脑,从而产生类似于鼠标的光标信号,这样即使截肢病人或其他无法正常使用鼠标者也能借助该新颖电子鼠标来操作电脑。该创举被评为近年来最伟大发明之一。


3. “3D数字心脏”助力会诊


医学界早已知道,每个人的心脏大小形状都不相同。目前世界各国患心脏病的人越来越多,而心脏是不能进行“有创”侵入性检查的(这会危及病人生命)。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新月异,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利用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结合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为严重心脏病患者“打印”出与其心脏完全相同的一颗3D心脏,医学专家们可在电脑上观看这颗逼真的病人心脏的各部位(甚至内部病变程度)进行会诊,以便最终确定手术方案,这样就可最大程度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挽救病人生命。


4. 袖珍超声波仪随身携带


超声波仪的上市时间已超过半个世纪,故不属于创新医用诊断仪器了。但目前医院使用中的超声波仪普遍存在以下缺点:设备体积较大,不适于携带到外面使用(如为危重病人上门诊疗、野外救护、战地伤病救治等)。美国一公司不久前开发出一款适用于目前智能手机的新型医用软件,将安装了该软件的智能手机与一只袖珍超声波探头相连接,即可上门为危重病人进行超声波扫描诊断疾病。虽然该仪器小巧且使用便利,但据研制人员介绍,受制于智能手机内存过小等先天性缺陷,危重病人在经过“手机超声波仪”初步诊断后还必须送医院影像技术室重新诊断,以排除伪影等影像缺陷。经医院正规超声波设备确诊后,病人即可进行对症手术或治疗。该发明堪称为21世纪最方便医生的一大新发明。


5. 早期肺癌诊断新技术


肺癌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发性肿瘤疾病,更可怕的是,许多肺癌患者早期并无任何不适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到病情终末期(此时再来动手术为时已晚)。肺癌为何难以早期确诊?主要原因是,现有医用影像诊断仪器很难将早期肺癌与普通肺结节区分开来,即使再高明的医生也很难诊断判定。这就导致肺癌往往要到晚期才能被确诊。美国Google公司技术团队正在开发一种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配合iCT(增强CT机)等影像仪器的方法来诊断早期肺癌。目前该技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一旦通过鉴定,它将成为肺癌病人早期诊断的利器,并为减少晚期肺癌患者数量作出重大贡献。


6. 虚拟“康复眼镜”


对于中风、高空坠落、工伤、车祸等原因导致神经性瘫痪的病人来说,肢体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少病人因短时期内看不到康复希望而失去信心,拒绝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一英国科研单位由此开发出一种“虚拟康复锻炼眼镜”。失能者只要戴上这款新颖AI智能眼镜,即可在电脑上看到自己大汗淋漓地从事某个运动项目的逼真图像(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或游泳等),从而积极调动体内神经系统参加“运动”。这样一来,失能者就可加速其运动神经的康复,争取早日恢复肢体功能。


7. 治愈糖尿病不是梦


糖尿病被医学界划分为1型和2型。其中,1型糖尿病属于先天性糖尿病,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不久前英国某大学生物学研究人员利用动物试验证实:给人工建造的1型糖尿病大鼠动物试验模型移植鼠类干细胞,该大鼠胰岛内能很快长出新的β胰岛细胞(它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关键细胞),而且该移植鼠干细胞形成的胰岛细胞同样能分泌真正的胰岛素。这就为先天性糖尿病人带来治愈疾病的希望。据悉,英国医学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展开研究,拟把来自婴儿脐带血里的人干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人体内,使其转化为β胰岛细胞从而恢复病人正常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医学界认为:该项试验为病人摆脱人工胰岛素带来新的曙光。


8. AI在脑部疾病诊断的应用


目前,大脑疾病仍有许多疑难之处待解,尤其在有关疾病的进一步确诊上(大脑是无法进行侵入性诊断的)。最受人们期待的是AI应用于脑部疾病诊断。据外媒最新报道,美国Tucson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AI新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医生将一根纤小的聚合物纤维植入病人体内(该手术很容易完成),然后通过这根纤小聚合物纤维(该聚合物纤维具有类似于神经元的传导功能)测出病人体内生物电流的异常变化。紧接着,医生由特殊电脑应用软件获取病人脑内病变情况(如癫痫发作、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等),从而根据有关结果进行对症治疗。业内人士预期该项新技术一旦成熟,将为脑部疾病诊断带来革命性变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