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11:44:48作者:董玉洁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脊柱疾病越来越普遍化和年轻化。临床中,脊柱退行性疾病十分常见。进一步提升脊柱疾病研究领域的诊疗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朱晓东是一名脊柱外科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他把责任刻在心中,将使命扛在肩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精湛的技术消除患者病痛,赢得患者的好评和信任,守护脊柱患者的健康。
朱晓东从事脊柱疾病诊疗与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开展的脊柱畸形三维矫形创新技术、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研究以及脊髓损伤继发水电解质紊乱系列研究等在学界领域具有临床意义,为提升脊柱疾病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促进诊疗技术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朱晓东作为主要完成人实施课题:“脊柱畸形三维矫形创新理论与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被业内认为是目前国内外应用三维矫形新技术在脊柱畸形外科治疗领域颇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作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朱晓东负责“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新技术”“AIS选择融合标准”“重度脊柱侧凸诊疗新策略”的具体设计、实施工作,并负责学术交流和项目推广应用,是该项目创新点的主要贡献者。其主导建立的“AIS选择融合标准”完善了手术策略,对Lenke5/6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提出客观的选择性融合评判指标,实现脊柱疾病研究领域传统诊疗技术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朱晓东及其团队还在国际上提出“关键椎体直钉”新理论和新技术,极大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并制定脊柱侧凸SRS-22简体中文版评定标准,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体系。该项目实现了脊柱畸形诊疗方法的自主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培养高等医学人才400余名。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国内150余所医院推广应用,治疗病例总数达几千余例,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朱晓东等人的开创成果使脊柱侧凸手术矫正率由原来的64.7%上升至72.8%,术后1-5年的总体见证度丢失由原来的2.6度降低至1.5度,脊柱侧凸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降至0.3%,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此外,该项目形成相关学术论文85篇,相关专著9部、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朱晓东在科研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奠定了他在脊柱疾病研究领域的地位。从事医学研究以来,朱晓东编写了多部学术书籍,并在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知名学术期刊上如Spine、Medical Hypotheses、Medicine等发表了百余篇专业论文。这些论文广泛传播,其前瞻性的学术观点引起业界学者的热烈讨论,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如今,朱晓东仍在为普及骨科脊柱知识辛勤耕耘,废寝忘食工作在学术研究和临床的第一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