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10:51:46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物药企之间的角力,已然进入比拼产能配置效率高下的阶段。
12月22日,亚盛医药宣布,与专注创新不动产金融业务的元联基金合作,设立不动产基金以进一步提高其全球产业基地及创新工场资产效能。此举一方面为引入新的资产战略投资人,可新增最高4亿元的现金储备,赋能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一方面则先行先试运营企业富余产能。而早在今年3月,复宏汉霖全资子公司安腾瑞霖已对外承接生物药CDMO服务,输出单双抗、重组蛋白等产能。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石药业考虑到苏州工厂尚处于试运营阶段且近期无明确大规模生产需求,为降低运营成本,上个月已暂停试运营苏州工厂,后续再接洽产业合作机会。而和铂医药同期则将其产业化基地交由药明生物控股子公司药明海德承接,将集团的平台价值最大化。言外之意,也就是生物药的产能利用率闲置。那么,生物药企业尤其是从Biotech向Biopharma进化过程中的产能建设就成为了新课题。
平衡产能富余与不足
据悉,亚盛医药全球产业基地与创新工场在满足自身创新研发及产业化的前提下,与元联基金合作将为其他企业提供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所需的场所、技术及资本支持,进一步提高其资产效能、促进融资、聚焦优势领域,同时也为其他生物医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例。
事实上,目前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共性困局就是产能过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医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9%,比上年同期减少2.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生物药因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对产能建设提出了现实考验。
复宏汉霖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杰表示,“2021年公司并未把商业化作为第一要务,原因在于产能受限。”据他介绍,早在2019年,复宏汉霖仅在上海徐汇基地有单罐商业化产能,首款生物类似药汉利康上市后便出现短缺。此后,一直受困于产能限制,直到松江基地获批。截至2022年上半年,产能已跃升至4.8万升,在建产能9.6万升,到2026年产能将达到14.4万升。复宏汉霖不仅解决了产能困扰,也开始对外输出产能。
目前,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三生国健、东曜药业等生物药公司产能可观,不过许多做创新药的生物药公司拿地建厂,结果却做了CDMO。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全国现有几千个产业园区,很多园区拿出诱人的政策用固定资产拴住生物技术企业,加上前几年生物药被资本热炒,但创新药在国内以价换量和海外注册没有想象中顺利,而生物药生产设备即便不生产也要大量运营成本,产能重置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抉择。”
对此,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称,“生产基地建设致力于解决产业链条的问题,旨在用最大的效率促成药物的研、产、销全链条发展。我们认为,产业碎片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优化粗放式产能局部的关键。”
自建或外包量力而行
随着越来越多生物药陆续上市并进入商业化阶段,企业产能配置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自建,二是寻求外包(CDMO)。
生物药生产工艺中,Fed-Batch是生物药行业进行细胞培养制备生物药的常用方式,但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厂房利用率以适应新技术的变革,越来越多生物药公司开始布局连续流生产工艺。“我们率先聚焦于连续化生产技术的开发和供应链本土化的探索,在确保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成功建立国内领先的连续化临床生产车间,实现端对端连续化生产,单批次产能较传统批次生产大幅提升,质量稳定可控,一次性生产设备可减少约30%的生产成本及50%的成本开支。”张文杰坦言。
不过,很多生物药企业的挑战在于,并非所有企业的自建产能利用效率都很高,且企业普遍管线布局丰富。对于不同产品线,如何选择生产线以更高效推进产品线商业化?这就需要算好经济账。
近日,由荣昌生物孵化的CDMO平台——迈百瑞申报创业板上市就差临门一脚。ADC药物的研发生产比单纯的生物药复杂,涉及抗体、高活性毒素、偶联方法和纯化等环节,且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高,企业生产需建立三个厂房。荣昌生物选择的路径是投资具备ADC全链条CDMO服务的企业形成战略合力。
与这两种情形相比,药明生物的思路是以先进平台充分利用灌流超高产率细胞培养、连续收获和高效下游纯化的威力对外输出产能。2022年半年报显示,运用1000~2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相当于1万~2万升传统不锈钢反应器的批次产量,同时实现媲美传统纯化工艺甚至更高的纯化收率,大幅降低生物药的生产成本。
不过,值得重视的是,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国产化率仅10%~20%。前述专家称,“研发企业自建产能,若产能利用率不高的话,药物生产成本就高。如企业建1万升产能,实际上只需1000升产能,它的分摊成本就是实际成本的10倍。基于此,未来越来越多中小型及初创企业不会自建厂房,因为用CDMO服务更具成本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