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数智潮起,不翻船就努力翻盘

发布时间:2022-12-16 01:01:07作者:浩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11月底,阿里健康发布半年报(阿里健康的财年是从4月份开始计算,所以到11月底才发半年报),总收入为115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自营业务收入100.82亿元,同比增长24.2%。如果与传统零售相比,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结合药品网售新规实施背景,以及三次递表的思派健康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等事件,笔者谈谈对医药电商与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浅见。


阿里健康  加投医疗服务


阿里健康的业务主要由阿里健康自营大药房、第三方平台业务、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依托阿里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教育等以及数字化追溯两块子业务。

从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数据(见表1)可以看到,最大的业务是阿里健康自营大药房,上半年营收100.82亿元,同比增长24.2%,占据阿里健康全部营收的87.67%。其中,处方药类目营收增长较快,达46.2%;平台业务主要来自收取入驻天猫医药馆平台的商家的销售收入提成等,大概在9.99亿元左右;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收入4.19亿元。汇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润1.62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32亿元。

阿里健康历年战略调整,从2014年发力电子监管网、云医院平台、O2O药房到2015年涉足医药电商与医疗服务,2016年着重智慧医疗与产品追溯、启动自营,2017年发力互联网医疗及个人健康管理,2018年拓展消费医疗服务,2019年发力数字基建,2020年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到2021年的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可以看出,尽管医药电商始终是阿里健康的主要营收来源,但阿里健康在战略上显然投入了与回报不相匹配的注意力到非电商业务上。对阿里健康来说,电商也许只是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送给阿里健康的一个“礼物”,集团更希望阿里健康能够在电商之外开拓更有想象空间的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市场。


QQ图片20221216010113.jpg


京东健康  延续战略稳定


与阿里健康战略不断调整、管理层不断变化相比,京东健康在历经多年探索到2016年开始聚焦医药自营后,保持了战略的稳定性以及管理层的延续性。去年任命的新CEO也是原京东健康管理团队成员,接棒后仍然坚持聚焦医药自营的战略。对比(其中2022年为半年报数据)两家公司在不同战略牵引下的业绩表现(见图1)可以看出,战略的稳定性让京东健康实现了正向循环。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于本月正式实施后,处方药在线销售迎来强监管时代。办法的颁布是对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的认可,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这样的企业也仍然可以开展电商业务和提供第三方平台业务。可以合理预期的是,规范化有利于行业整合以及头部企业。应对行业合规性要求需要相应的成本以及能力,这方面头部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


思派健康  三次递表终上市


从2021年8月第一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迄今思派健康已经递交了三次,这次终于通过聆讯获准上市。思派健康普遍被认为是一家数字医疗公司,不过公司的核心业务实际是DTP药房,相关营收占据思派健康收入超过90%。此外,思派健康还有临床试验服务以及创新支付解决方案服务。

思派健康的大股东是腾讯,从股东背景以及业务上看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从现在的业务态势来看,还看不出思派健康走出DTP业务建立创新业务模式的时间表。


三大趋势  数字医疗方向


以上三件看似不直接相关的事件,透露出了包括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在内整个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赛马式发展的数字医疗大赛道下,医药电商模式基本证明了其有效性。从2005年首张医药电商牌照颁布至今,通过互联网渠道为消费者/患者提供便利购药服务的价值主张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两大平台基本跑通了医药电商模式,并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政策监管层面也认可了这种业务模式。此外,疫情加速了市场教育和消费者习惯的养成。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大巨头以及传统医药连锁巨头依托线下连锁药店的自营电商,由于拥有流量来源以及品牌效应,未来都能保持市场地位。

第二,互联网医疗很难成长为独立业务。阿里健康的发展经验给了行业很多启示,通过线上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患者习惯和政策层面都没有形成突破。迄今为止,互联网在线医疗能够提供的还是轻度的咨询服务,一旦进一步就要进入线下医疗体系。轻度医疗服务的价值有限,价格必然不能定得太高,同时平台还要补贴以提高医生的积极性,营收规模和盈利上都存在很大挑战。

第三,数字医疗不是对行业的颠覆。数字医疗未来路在何方?其并不是过往行业所设想的对整个医疗行业形成颠覆,更准确的定位应是帮助传统医疗从信息化到数智化的升级。C端市场的机会主要在于医药电商,B端市场数字医疗企业十多年冲击下来,主导者依然是医院与医械厂家。未来数字医疗企业的机会不在于颠覆医院与医械厂家,而在于帮助它们从信息化到数智化升级;不在于独立于医院与厂家发展,而在于更深度地融入它们并帮助它们完成转型。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