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辅助生殖入医保为何叫好不叫座

发布时间:2022-12-08 11:15:37作者:周吉芳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一则有关杭州市商业补充险覆盖辅助生殖的新闻,让人们再度聚焦辅助生殖业务的医保报销政策。根据当地政策,接受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治疗的费用,商业险将给予各报销限额为1500元/年的补助,超过限额以上部分由被保险人个人承担。

当前,商业保险试水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无疑存在巨大的现实合理性。资本市场对生殖医学这个具有浓厚“消费”属性的领域也很热切,但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支付支持。其实,在辅助生殖行业,商业支持下的机构缺乏与大型公立医院竞争的能力,而且支付方式全国“一盘棋”下也继续深化保基本的属性。

产业向好资本青睐

近年国家陆续实施“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当前不孕不育比例较高,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对于辅助生殖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各方面因素均推动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2022年2月,北京市《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中,将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并提出该政策适用于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这项政策是国家支持优生优育、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宝贵尝试。

尽管目前辅助生殖在中国仍然是新兴市场,但随着近年来不孕不育率的不断走高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等,有机构预测,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增至895亿元。

审慎思考三大问题

辅助生殖领域未来几年如果想要起飞,至少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辅助生殖的主流用户是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龄育龄期女性,但从各地新生儿出生人数可以看出,试管婴儿需求未必会显著增长。同大部分产科一样,处在风口的辅助生殖医学赛道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关停合并的潮流,市场会持续降温并逐步收缩到相对合理的区间。

其次,疫情下医疗资源容易出现局部供应不足,而辅助生殖显然是非基本医疗部分。另外,辅助生殖服务目前集中于大中型城市的公立医院体系,并且被公立医院体系作为能够带来巨额现金流的“现金奶牛”。大量患者并非本地居住,往往来自周边城市和地区,考验医院如何在特殊形势下稳定经营生殖医学服务。

再次,从保障水平来看,辅助生殖的保障绝对数额依然偏低。而辅助生殖动辄每周期3万~4万元,有些患者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周期治疗,重新进行体检、用药、手术,平均需要3个治疗周期,意味着育龄女性一次至少需要花费10万元甚至更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果每年每周期不过数千元的补偿,估计也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释放需求转向基层

当下,医保能否真正覆盖辅助生殖?政策破冰在北京,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也会跟进。北京市医保资金存在较大结余,而北京市辅助生殖服务的水平也较高。全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量基本平稳,部分地区服务量呈现下降趋势,预计少部分城市率先医保支付政策破局不会惠及异地就医的群体。

笔者认为,解决方案在于降低辅助生殖的成本,让新释放的需求转向二三线机构和非一线城市。辅助医疗并不属于“保基本”的范畴,将辅助医疗服务进一步纳入保险的覆盖范围容易导致各地区间报销幅度的“军备竞赛”,因为医疗保障就高不就低的性质,各地医保资金不尽相同的情况不利于全国医保进一步统一待遇和筹资标准。

此外,生育意愿衰退是每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常见问题。未来,辅助生殖行业到达平台期后,随着资本投资落幕,自然会迎来收缩。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是头部医院的辅助生殖科室。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