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上)

发布时间:2022-12-06 10:36:45作者:徐景波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21206103750.jpg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有力的措施,纵深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增强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QQ图片20221206103443.jpg

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人本治理

食品药品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工作方法等,为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被列为第一要求和首要任务。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食品药品安全人本治理,既涉及世界观,也涉及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崇高使命,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食品药品治理机制方式方法创新,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持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持续进步。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坚持风险治理、责任治理和智慧治理,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深化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治理

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充满风险挑战。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面临许多新风险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党的二十大强调,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新风险新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没有危机感,就在危机中。今天,食品药品领域风险呈现隐蔽性、交叉性、叠加性、高发性、放大性、跨界性、关联性、流动性、渗透性、传导性等许多新特点,有效防范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需要居安思危,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精准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强化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科学认识并正确把握风险与安全、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始终从安全与风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风险管理的本质和要义,坚决克服麻痹心态、松懈情绪、侥幸心理,以积极主动的精神,让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让精准监管始终走在风险挑战的前面。

QQ图片20221206103501.jpg

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食品药品安全属于重大的社会问题。有效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均将“社会共治”作为治理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要增强大时代、大安全、大质量、大风险、大治理意识,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共治从理念到制度再到机制的有效转化方式,完善典型示范、考核评价、贡献褒奖等制度机制,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形成有效运行机制,产生内生动力,结出丰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系统治理

食品药品安全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

食品安全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药品安全涉及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食品药品安全涉及标准、审评、检验、检查、监测评价等要素。食品药品安全是个涉及多环节、多要素、多类别、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工程。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要坚持系统思维,切实把握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安全与发展、风险与责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握要害,努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稳致远。

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效能治理

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必须走高效能治理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品质生活需要高效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要坚定改革信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影响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效能的因素很多,有的属于宏观层面的,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有的属于中观层面的,如食品药品监管机制;有的属于微观层面的,如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解决制约和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如分析十年前面临的形势时指出:“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如分析十年间取得成绩时指出:“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强调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时提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在明确前进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时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报告强调:要深化、完善各重大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各领域各方面的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

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取得重大成果,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但是,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改革创新仍然在路上。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创新,仍需不断进行不懈的探索创新。要更加自觉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动、去落实,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未完待续,阅读全文请扫二维码)

QQ图片20221206103144.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