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DRG深改促药品组合式战术出线

发布时间:2022-12-01 11:27:03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西医同效评价,分病种差异控费——


为扎实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11月下旬,不少地方的新风向赚足业界眼球。

11月22日,湖南省医保局官网发布《湖南省区域DRG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将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费用逐步纳入DRG结算,同时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支付方式。

《医药经济报》记者留意到,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DRG付费方式中医化改革同期也取得新成果。除血栓性外痔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两个病种的点数系数为80%外,其余17个病种均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柳州作为试点城市,进一步引入32个病种试行中医优势病种按点数法付费。江苏省发文规定,集采、国谈药品使用在DIP付费政策下相应病组的权重依据前三年数据按1:2:7的比重,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测算调整。

从这些最新举措来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然走向纵深,并改变着用药格局。


疗效价值评定是难题


据悉,柳州市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运用“疗效价值”评价原则和“优势病种”实施策略,基于中医病种付费数据制定中医病种基准和点数,在全国率先探路。

湖南省就治疗费用占比较大的中医优势病种,也在积极鼓励遴选有手术指征但采用中医保守治疗的适宜病种实行“同病同效同价”,各地都在为中医病种入组探路。

而中西医如何评价其“同病同效同价”的现实难题,也摆在业界面前。

对于“优选临床治疗路径单一、疗效评估确切的病种,采用中医疗法若能达到与西医疗法一致的疗效,则按西医相应的DRG病组付费标准进行医保结算”的试点。梧州制药(集团)总经理刘洋、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战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探索疗效价值与优势病种的对接机制是好事,但短期影响有限,应往长远布局。

罗战彪称,“从长远看,此举对具有真正临床医疗价值的优质中药或在优势病种中具有独特治疗价值的中药是利好。关键要看评价指标,如果以治疗最终结果为导向,尚好判断,可中西药在治标和治本、速效和缓效等方面的差异如何界定,是个难题。”他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核心还是要把产品质量控制好、临床应用标准研究好,发挥中药产品独特的诊疗优势和治疗价值,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证据链,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学术营销,进而实现产品力的提升,保持合适的利润空间,发展前景依然向好。

11月24日,山东省刚公布第三批(中成药专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广东、湖北等联盟集采正在倒逼企业加强临床价值研究;上海市多部门7月份亦印发《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慢性肾衰等22个中医具有优势的病种试点按疗效价值付费……用药端结构调整正在扩面。

“在推进DRG改革及保持集采中选品种使用量的前提下,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或特殊人群若需要使用原研药或特色中药及联合用药也有临床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怎么去评价疗效,仍需要深入研究。”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京涛副院长如是强调。


差异化控费病组比拼


如果说,DRG付费方式中医化改革是横向拉通,那么,创新药在DRG/DIP时代的发展则被看作是纵向穿透。

以湖南省为例,探索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新技术项目单行支付目录库。北京、浙江等地正在积极探索对创新药品和技术的除外支付政策。DRG背景下,如何在控制成本与鼓励科学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业界思考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

“从各地实际情况看,DRG改革将由粗向细。现在遇到的共性问题是各地将DRG入组拆分得不够精细。以脑血管介入治疗为例,很多医院同病组里神经外科在亏损,但神经内科情况却截然不同,原因何在?作为标杆性手术,神经外科器械用得多且贵,如使用动脉瘤弹簧圈费用较高,这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矛盾:医院推行DRG改革旨在控制现行成本,同时重点学科创新发展是未来。因此,同病种应分为上中下三段来布局:医院优势病组可战略性亏损,但竞争病组和基层病组要注重成本控制,规范临床路径,保障有收益。”国内DRG研究专家左华教授指出,这一思路下,使用创新药的病例占该病组整体入组病例的比例很重要,但创新药使用的比例不宜过高,高性价比的创新药获得新机会。

这提示DRG时代加强产品的学术地位,成为产品得以纳入各级临床路径的重点。


组合式策略提效应变


有临床专家分析,“医保控费是主基调,在保证集采药品带量指标完成的情况下,医保局可允许医院内设自助药房,将原研产品引进到自助药房,若有患者需求,医生可处方由患者去自助药房购药,既能实现报销,又能不占科室的药占比。当然,原研企业也应主动降价,并积极争取把原研产品列入病种的标准化处置流程中。”

换句话说,企业在立项研发或并购产品线时,应根据医保支付改革新趋势来研发、补充产品线,综合考虑选择能与已进院的产品构成组合,或选择多个构成组合的品种一起进院,增强产品在院内的整体竞争力。刘洋表示,支付方式改革会促使处方外流,企业应更注重成本效益,从单品销售向产品组合销售转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