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公”“私”分流夯实基层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23 17:12:44作者:贺昊(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国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其定位不匹配,满足不了患者的就医需求,那么,高等级医疗机构就医人群人满为患的现象就难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也难以得到有效改变。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层医疗机构不可能配置太多医疗设备,更不用说高端医疗设备,因为这类设备需要规模效应来对冲成本。因此,人才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

关键抓手在于人才激励

可以说,在医疗保障管理部门正式单独设立,药品、耗材等过往支出占比较高的成本项目通过集采成本压缩效果明显之后,医疗改革的关键抓手,将必然聚焦到人,即人才的有效激励上。

比如,为了鼓励人才下沉,周口市委深改办与人社、卫健部门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机构人才下沉的若干措施》,明确规定,医共体内取得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在乡镇服务满一年,可优先或直接聘任;市健康服务集团、县医共体医院内医师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凡晋必下”,必须到基层累计服务不少于一年。

上述这些措施,其实都在由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所构建的体系或范畴内。《办法》就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内部管理提出的目标,是实现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连续化、服务质量同质化。其中,管理一体化涵盖了行政、人事、财务、后勤、采购、信息及医务与质量管理,还包括防治结合。尤其在人事管理上,要“在医联体内统一招聘、培训、调配与管理”,要“统筹薪酬分配”。既然是统一招聘、培训、调配与管理,在县域还是在乡镇、是在核心医院还是在社区,本无关紧要。而在实务上,完全实现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连续化、服务质量同质化的紧密型医联体,数量还非常少。

有效扶持公益方为上策

医改政策的导引需要区分“公益”和“私益”,有效地扶持公益行为,才能发挥作用。

必须承认,“人往高处走”契合个人利益,这是“私益”。而医疗改革的成功需要人才向水一样往低处去,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这是“公益”,是需要导引扶持的。

不同的利益流向,需要予以清晰区分。符合公益性的行为,政策制度要重在导引扶持,激励措施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制、职称评定以及薪酬,但一定要清晰明了,鼓励人们做出符合“公益”的行为。而契合“私益”的,比如从基层跳槽到高等级医疗机构,这本身就满足了个人的利益诉求,建议不动用更多公共资源予以鼓励扶持。

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公”“私”分流,更加有利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利于对冲高等级医疗机构虹吸基层资源,自然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也必然有利于新医改取得更大成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