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丛浩龙:深耕病毒研究 积跬步以致远

发布时间:2022-11-21 11:00:53作者:李利来源:医药经济报

丛浩龙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现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在他看来,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时刻存在,而人类对病毒的基础研究、抗病毒药物研究还远远不够。他的工作就是破解病毒的侵入机制及复制机制,进而开展抗病毒药物研究。


立志做科学探索者


从大学时期开始,丛浩龙就与病毒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余年如一日地深耕于病毒学的基础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研究。他本科选择的是生物工程专业,当时就做出了将病毒学作为人生奋斗方向的决心,立志做病毒科学领域的探索者。2005年,他完成了本科学业,毕业论文题目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对病毒学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丛浩龙深知,病毒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想要在病毒学领域有所成就,必然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微生物学。他努力学习基本功,梦想着能够到顶尖的病毒学研究实验室去学习。他的努力与成绩得到了我国著名病毒学家田波院士实验室的青睐。田波院士是病毒学领域的泰斗级专家,不仅让丛浩龙在学识上更进一步,更让他开阔了视野,找到了人生方向,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巨大的空间。


深耕病毒研究领域


2007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田波院士实验室学习,在这里,真正意义上地开始了病毒学研究。期间,他深入研究腺病毒载体系统靶向Atrogin 1基因对细胞及小鼠模型肌肉萎缩的治疗效果,并且提出了基于腺病毒的siRNA载体靶向Atrogin 1基因能够有效抑制肌肉萎缩发生的重要结论成果,相关研究发表在《Human Gene Therapy》。2009年开始,他重点研究病毒的侵入机制,在世界上首次鉴定到风疹病毒的一种细胞受体MOG,系统研究了MOG与风疹病毒囊膜蛋白的结合机制及其在病毒侵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被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评为亮点研究。2012年开始,丛浩龙着手研究人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侵入及复制机制,进行寨卡病毒的宿主细胞受体鉴定、抗体筛选等研究。他鉴定到EV71的一种新细胞受体,为病毒学界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侵入机制提供重要基础,并首次阐明EV71是通过经典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而且提出了EV71引起细胞凋亡的具体方式。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及《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等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获得了国外科研同行的高度认可。

经过多年来持续的科研突破,丛浩龙参与的多个关键性突破技术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凭借精深的造诣、丰富的成就以及深厚的专业背景,丛浩龙逐渐成长为病毒学领域的青年翘楚,并且具有了国际影响力,受邀担任《Jo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为全球抗病毒事业贡献积极力量。

诸多科研实绩和荣誉,见证着丛浩龙在病毒学研究道路上的奋斗足迹。他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一直以“奔跑者”的姿态,积极参与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推动病毒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用自己的知识去应对病毒对人类的威胁。热爱病毒科学研究的丛浩龙,伴随着现代病毒科学的高速发展不断前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