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估值预期转暖 资金信心归来

发布时间:2022-11-14 14:38:59作者:青鸟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2年近年底,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都在快马加鞭冲刺年度业绩。

10月中旬开始的这波恢复性上涨,带来后两月以及明年行情相对乐观的预期,一扫此前生物医药指数估值连续调整的阴霾,整个行业为之一振。

随着药企销售旺季到来,进入业绩冲刺期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吸引眼球。

QQ图片20221114143804.jpg

信心回升引资金返场

据中泰证券最新研报,2022年10月生物医药指数上涨5.70%,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7.78%,生物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约13.48%,位列31个行业第4位。除医疗服务外,各子板块全线上涨,其中中药涨幅最大达11.81%,生物制品涨幅最小为1.43%,医疗服务微跌0.62%。

10月份医药指数上涨,有业绩逐步恢复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投资者信心回升带动资金返场背书支持。据中泰证券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医药板块收入同比增长8.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9%;前三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累计收入同比增长10.9%,利润总额增长12.6%,扣非净利润增长17.6%,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与2021年同期比较,第三季度医药板块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降低了5.4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降低9.3个百分点,增速均有所下降;年内环比来看,第三季度营收增速微降0.4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增速略降1.5个百分点,主要因西南、华北等地疫情反弹,药企生产经营、物流运输以及终端需求受到一定影响,医院诊疗活动也尚未彻底恢复。

医药虽是弱周期性行业,但三季度一向是年内低点,加之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更多源于国内外新冠相关的服务、试剂、医械等订单量加大,因此可以更加确信,第三季度各项常规业务正逐步恢复,有望在四季度走出业绩拐点并稳步回升。

业绩分化加剧成隐忧

走出拐点稳步回升是大势所趋,但其中也有隐忧,那就是业绩的两极分化日益加剧。一方面,各子行业的同比增速两极分化明显;另一方面,不同质地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两极分化,绩优股业绩好上加好,绩差股自救无力。

据统计,申万一级子行业中,前三季度医药板块各子行业收入增速的排序依次为医疗服务(+39.9%)、医疗器械(+29.9%)、生物制品(+16.6%)、原料药(+13.0%)、医药商业(+7.8%)、中药(+2.4%)、化学制剂(+2.2%);扣非净利润的增速排序依次为医疗服务(+83.2%)、医疗器械(+43.7%)、医药商业(+6.3%)、化学原料药(+6.2%)、化学制剂(-1.3%)、中药(-2.6%)、生物制品(-13.2%)。不同子行业的收入同比增速相差最高达37.7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之差更是最高达到96.4个百分点。显然,前三季度各子行业的景气度旱涝不均,呈现出两极分化倾向。

各子板块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表现最为亮眼。其中医疗服务收入增长39.9%,扣非净利润增长83.2%,较2019年复合年均增速分别达29.9%、55.0%;医疗器械收入增长29.9%,扣非净利润增长43.7%,较2019年复合年均增速分别为35.7%、68.3%。相比而言,这两个子行业在疫情期间复苏最快,也明显受益于防疫。

“四底”共振促后市反转

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两个层面看,目前医药行业均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集采政策预期是压制医药板块市场表现的主要因素。药品集采历经七轮后基本规则趋于稳定,高值耗材、IVD、中药等集采比预期缓和,品种选择越发客观合理,业界已认识到“断崖式被降价”弊大于利,集采导致的投资心理创伤正在恢复。此外,网售药监管新政12月1日开始实施,O2O、B2C等医疗新基建力度投入加码,各种中医药利好政策频发,行业环境整体趋暖等,对医药行业后市有利。因此,医药行业有望在三季报稳健增长情况下,第四季度迎来拐点。

华西证券最近在《医药行业2022年年终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看好医药板块四季度及2023年行情,行业低点已过,‘四底’共振,医药行业有望实现困境反转焕发新生”。所谓“四底”,即持仓底、估值底、政策冲击底和政策预期底。

据其统计,2022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行业的比例为9.37%,环比减少1.16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主动医药基金及指数基金,重仓比例只有5.19%,环比减少0.75个百分点。

此外,目前医药行业的估值远低于历史平均估值。2012年初至今,生物医药行业PE最高87倍,平均值约42倍,目前医药行业PE分位数为12.5%,远低于历史平均估值。对比其他行业,截至今年10月20日,医药行业PE(TTM)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居第13位。

从政策层面看,药品集采新政已经实施4年有余,截至目前国家组织7次带量采购已经覆盖294种药品,重点公司的核心仿制药几乎均已涉及,集采对相关子行业及企业的影响已经体现在业绩上,集采边际影响大为减弱,创新药企、中药企业、创新医械企业具备一定的“集采免疫力”。

随着仿制药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药企正在加快“仿转创”,现有大品种仿制药均被集采后,集采政策对业绩的影响将逐渐消退,有望轻装上阵重拾增长。在全行业的创新生态逐步形成后,行业竞争将有序向好。

政策利好还在继续,近期有关部门还发布了多项新政策:9月底出台的《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明确,财政贴息支持医院贷款更新医疗设备;医保局在对全国人大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创新药新增适应症可简易续约,无需重新谈判等。

结语

利空出尽是利好。历经一年多低迷的生物医药业正在逐步恢复并走出拐点。在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以及全行业价值洼地、持续盈利等效应下,市场资金与信心都会趁势归来,生物医药业依然是各方追逐的热点与风口。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