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民营医疗回暖 一山放过一山拦

发布时间:2022-10-24 14:23:19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民营医疗资本化大有“回暖”的迹象。

这两天,运营中国首家获得JCI认证医院的祈福医疗集团“二闯”港交所引发关注。据悉,该集团前次递表无果后,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IPO上市申请,中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此前不久,亚洲心血管专科医疗服务品牌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完成4亿美元D轮融资,吸引了碧桂园创投、春华资本领投,以及工银国际等头部资本,亚心医院资产证券化更近一步。

此外,爱尔眼科等明星医疗机构在内地资本市场也是长袖善舞;两次私有化后的和睦家医院、三博脑科等机构也在谋图IPO扩张版图。

10月19日,香港地区政府发表《2022年施政报告》称,港交所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并拨出300亿元设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地区的企业。这意味着不同领域的高端医疗赴港上市融资或再提速。

两极化背后盈利考

从基本面看,民营医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6-2022年民营医院的市场规模由2514亿元预期增长至61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4%,高于公立医院同期8.4%的复合年增长率。

融资潮起的同时,民营医院发展却呈现出分化的迹象。以眼科医院为例,2020年6家主业在内地的民营眼科医院,5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而到2021年,净利润下滑的医院数量增加至2家。今年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等相继上市。单纯看财报,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营收81.07亿元,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15.73%;然而,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同期归母净利同比分别减少29.12%、21.54%。

更让业界惊讶的是,财务数据分化带来诸多连锁反应:前不久,张强医生集团宣布拟关停首家线下诊所杭州思俊外科诊所。无独有偶,怡禾医疗首家线下门诊怡禾佳门诊也宣布关店。此外,宿迁市妇产医院因不能清偿且明显缺乏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被破产清算。

高济医疗总裁牛和义坦言,“风口虽在,但机会并不均等。”他认为,应清醒认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如高济医疗作为研发、药企、医院、患者的连接器,深挖患者全病程管理的价值。只有打造优势专科、优势专业或优势病种,才能通过回归医疗的本质保持民营医疗旺盛的持续发展力。

事实上,资本已经嗅到了这一潜在价值。仅2021年就有高瓴创投、红杉中国、腾讯投资等近百家投资机构出手瞄准民营医院。这就是祈福医疗、口腔医疗服务巨头瑞尔集团等上市或拟上市的公司备受外界关注的原动力。

问题是,规模扩张考验企业盈利能力。以祈福医疗为例,截至今年4月30日,其资产负债比率高达193.4%。而2019-2021年祈福医疗的收入分别为10.83亿元、8.65亿元和12.06亿元,期间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53亿元和1.31亿元。今年前四个月的净利率更是由2021年的10.9%下滑至3.5%。牛和义分析,“只有差异化经营,做强专科小综合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QQ图片20221024142250.jpg

十字路口创新破局

祈福医疗的招股说明书,也映射出民营医疗进阶需面对的“三座大山”:尽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祈福医疗的住院医院服务业务中,住院就诊人次由2019年的超过4万人次下滑至2021年的2.91万人次;病床使用率由2019年的80.4%下滑至60%左右。随着病人数量下降,医生流失就愈发明显。其中,主任医师数量由2019年的42人降至报告期内的28人;副主任医师由113人下降至99人。由此带来的更多连锁反应是:该医院已发生多宗重大医疗纠纷,这也是其二次闯关港交所存在变数的关键风险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民营医疗的另一现实考题在于运营与科研。

事实上,即便像爱尔眼科这样业绩不俗的企业,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亦达7.8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9.71%。其销售费用2021年为14.47亿元。同样,普瑞眼科近三年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27%、10.24%和10.49%。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研发费用为1.1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41%;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更是低至0.07%和0.29%。

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与公立医院的眼科相比,民营眼科机构面临获客难的考题。眼科治疗一般费用较高,且多数没有复购需求,因而需要不断获客,企业没有心思去做科研;但口腔、孕婴等领域有所不同,看中技术竞争力,企业不再依赖大而全的全科经营模式,做精、做强、做特需要技术创新。

近年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民营医疗的投资,民营医院进阶势在必行,但症结在于资本逐利性与医疗服务本质间的矛盾。《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医疗机构一年亏损1300亿元。

前述专家称,“如果要做个归纳,我认为,民营医疗机构转型升级,需要在医师难聘、医保统筹难办、医联体难进、家医服务难签、税费优惠难享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如医疗保障方面,可发挥制度灵活优势整合商保资源探索新路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