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配方颗粒挂网掀变局

发布时间:2022-10-24 14:07:21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中药配方颗粒挂网采购动作频频。

10月17日,上海对部分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挂网采购信息动态调整。11月1日起,河北省符合国家或省质量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开始挂网。近日,辽宁省印发《辽宁省中药配方颗粒阳光挂网采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不久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2022年第二期)的公示》,对2022年第二期19个中药配方颗粒拟公示标准。《医药经济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9月,国家药典委已公布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品种,此外有69个品种处于公示期。

自去年11月结束试点工作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由二级及以上中医院放宽至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国标数量逐渐增多,医生处方需求得到更全面的覆盖,行业再次迎来蓬勃发展。而在业内看来,这也是政策层面在为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铺路。

一手抓价格,一手抓质量

从目前各地中药配方颗粒挂网采购价格来看,规定各有不同。究其原因,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杜臣认为非常复杂。

去年11月初,中药配方颗粒结束20多年的试点工作,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正式实施备案制。自此,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向省级试点企业以外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而且允许企业备案后跨省销售。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被业界视为继试点工作结束后的又一重磅文件。

一手抓价格,一手抓质量。上海某中药配方颗粒销售经理王伟认为,这正符合药品集采“同质量层次以量换价”的本质。他指出,药品集采的本意在于多方获益,生产企业可以获得“量”、国家可节约医保支出、百姓能用到性价比高的实惠药。正因如此,集采价格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降价是共识,长期做准备

据《医药经济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随着试点工作结束,新政不断出台,竞争环境开始发生变化,除最早入局的龙头企业外,还有包括以岭药业、盘龙药业、昆药集团、天士力、新天药业、佛慈制药、益佰制药、吉林敖东、珍宝岛、延安必康等30余家上市药企布局中药配方颗粒。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约503亿元,2020年约533亿元。业内预计,未来行业市场规模或超千亿级。

结合化学仿制药集采经验,后续进入集采序列的子行业不唯低价是取。陈伟认为,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面临的挑战,整体情况或好于化学仿制药集采。但同样必须做好长期集采的准备,尤其是做好集采政策可能面临变化的准备。

杜臣提到,这种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案更多品种,或通过并购,或协同形成规模经济,摊薄固定费用。二是要建立稳固的配方颗粒供应链,使中药材产地和提取溶媒、质量、货源基本稳定。三是采用连续生产、自动化生产和智能生产等措施减少间歇、换批等工序,提高要素效率。此外,还要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溶媒消耗,提高溶媒回收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提取收率。

9月22日起,2022年中成药集采报量正式开始,本次中成药集采涉及16个类别42个品种,且涉及多个独家品种,包括华润三九的华蟾素片、沃华医药的心可舒片、嘉应制药的接骨七厘胶囊片等。杜臣表示,“这体现出在政策决策层的视野中,中药处方药与化学药处方药本质上存在很大区别,将中药处方药纳入集采一方面会降价,另一方面将尽可能扩大降价覆盖种类。”

谈及中药配方颗粒如果入集会否形成头部垄断,杜臣分析,要看具体的“游戏规则”。“从2018年底‘4+7’推行以来,不论方案规则如何变化,通过竞争降低价格实际是政策层面与企业层面的共识。化学仿制药集采在第一至三批集采结束接续采购中,一些省和联盟在规则设置中出现‘市场占有率’指标,这意味着上一轮未中标药企将被排除在外,从而形成‘中’者恒‘中’的局面。”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