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国原创”力攻罕见病

发布时间:2022-10-13 09:15:11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10月9日,治疗罕见癫痫疾病的首仿药氯巴占在山东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通过绿色通道率先挂网引起业界关注。半个多月前,氯巴占的原研药以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于北京协和医院开出在华首张处方。在国内,氯巴占具有孤儿药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双重属性,此前尚未获批上市。随着其原研、仿制药的相继落地,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将大幅提升。

这仅仅是个缩影。当前,国内罕见病药物开发的格局正发生新变化。

截至2022年7月,共有179个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疾病为目标适应症的新药临床研究在中国开展,涉及36种罕见病,超过60%的新药项目由本土药企主导或参与。研究范围既涵盖对现有疾病治疗手段的升级,也涉及对“全球无药”治疗困境的挑战。其中,8种在研新药治疗的7种罕见病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治疗药物获批。中国创新药企逐渐成为罕见病药物开发的生力军,并改写着新药开发的策略与底层逻辑。

QQ图片20221013091512.jpg

新路径弥合技术鸿沟

2022年被很多企业视为罕见病药物开发的新起点。一方面,CDE酝酿已久的《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于1月份正式发布;另一方面,国家药监局5月发布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九条明确提出,对罕见病药物给予最长不超过7年的市场独占期,期间不再批准相同品种上市。

中国孤儿药创新联盟发起人郑维义博士此前告诉记者,“国家鼓励罕见病药物创新大大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并改变其竞争策略:一是罕见病药物市场独占期延长,虽然患者数量有限,但竞争环境比其他类新药更优;二是近年创新药红利褪色,很多企业希望借罕见病研发管线破解同质化竞争的窘境。”他认为,若市场独占权得到保障,再开发更多大病种适应症,也是培育先发优势的一种有效途径。

事实上,目前全球销售额靠前的明星药物中,不少产品的第一个适应症定位均为罕见病领域。这也是在热门靶点新药研发普遍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国内外企业加码罕见病药物的主要原由。如辉瑞日前共斥资超过150亿美元布局罕见病业务,抢道罕见血液病学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企业亦快速并道,天士力针对腓骨肌萎缩症,荣昌生物、诺诚健华针对视神经脊髓炎等罕见病适应症开发的项目已至临床Ⅲ期阶段。康方生物、再鼎医药、康缘药业、恒瑞医药等企业全面竞速。

资深分析人士李林康表示,政策生态优化也让资本更愿意参与其中。但罕见病药物研发仍有现实难题待解。其中,基础研发数据的缺乏是实践中的大短板。我国罕见病药物开发起步晚、受试者招募和随访困难、研究者认知不足等实际操作问题尚待破局。

更深层次观察,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初审名单中,19个罕见病品种在列。如脊髓性肌萎缩症罕见病药物利司扑兰已主动下调挂网价格。2020年全球罕见病市场规模为1350亿美元。在近五年全球上市新分子实体药物中,罕见病药物占比过半,因而政策协同是鼓励其创新的重要支撑。

支付标准与保障模式

新药价值循环需要合理的商业回报作为前提,吸引企业愿意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动治疗格局的创新和治疗成本的优化。受限于单病种患者体量少,且疾病分散在不同治疗领域难以协同推广,更需良性商业回报来驱动创新循环。

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组成员刘丽教授告诉记者,“受门诊报销限制,罕见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乐观。如何在有效激励创新的同时,最大化医保基金的利用率,是摆在支付方面前的考题。”她指出,罕见病药物的医保准入需差异化、动态化的评估体系平衡患者需求与医保利用率。

她牵头开展了广东省罕见病患者生存状况及疾病负担的专项调研,“从广东调研的样本情况看,受访罕见病患者普遍存在确诊时间长(平均确诊时间27个月,10%的患者确诊时间长达5年以上)、有误诊(误诊率43.2%)和多次转诊的经历,需康复治疗的患者71.2%未接受康复治疗,亟待加强多层次的支付保障体系。且不同地方保障范围、保障待遇存在地区差异,各地对医保目录外创新药政策不一,也给由惠民保承担医保目录外罕见病药物的保障模式带来挑战。”

年治疗费用较高罕见病药物的支付标准和保障模式仍待明确就是一大挑战。诺西那生钠和阿加糖酶α,经企业与国家医保局就支付标准达成共识纳入医保目录。需关注的是,有多种致残致死性高、需长期治疗的罕见病,相关药品在中国上市而仍未被纳入医保目录。今年8月,江苏省全部儿童戈谢病患者已使用上伊米苷酶进行治疗。“通过多方共付或专项基金模式对罕见病高价值药物进行支付是有效办法。”前述专家认为,未来需打通罕见病患者登记系统与医保、商保平台间的数据共享,企业也需通过内部商业策略的优化减少市场开发成本,保障用药可及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