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1 14:52:24作者:孙权 张方(沈阳药科大学)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5.37亿人,相当于每10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病,预计至2030年将增至6.43亿人,至2045年达7.84亿人。
对于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胰岛素可分为一代(动物胰岛素)、二代(人胰岛素)和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其中一代产品已经很少在临床应用,二代、三代胰岛素为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
我国胰岛素市场一直是各大药企的关注焦点。IQVIA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胰岛素市场规模近200亿元。尽管市场庞大,但厂家集中度较高,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九成,有8家企业2021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
集采有望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7月4日,上海医药阳光采购网发布通知,明确上海即日起执行第六批国家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标志着胰岛素专项集采在国内31个省份全面落地。此次胰岛素专项集采的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48%,最高降幅73%。
从中选产品类型来看,本次胰岛素集采出现了三代和二代价格倒挂的情况,三代胰岛素价格平均降幅达52.31%。招商银行研究院研报显示,此次集采带来的价格变化有望加速三代胰岛素对二代胰岛素的替代,助推国内市场三代胰岛素的市场份额(集采前约为60%)看齐全球平均水平(85%左右);从中选厂家来看,此次中选共11家企业,国内企业占7席且中选分组占优,以量换价在短期内会对国内胰岛素企业的业绩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在甘李药业半年报中可见一斑,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品种的依赖性较高,从长期来看,随着集采合约期内中选品种在院内逐渐渗透,国内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借此机会得到提升。
低龄儿专用适用品种待优化
在我国,近年儿童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其中1型糖尿病在儿童糖尿病中占比高达90%以上。儿童1型糖尿病为先天性疾病,被发觉患病的年龄中位数在3岁左右,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
药智网中国上市药品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我国已获批上市的胰岛素注射液共205个批文号、28个药品名,其中19个品种获批用于治疗儿童糖尿病。19个儿童适用品种中,说明书适应证明确儿童用药的仅有甘精胰岛素1种,其他品种或在说明书“儿童用药”部分表明儿童患者的用药效果相较于成人患者的非劣效性,或列举对儿童患者临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亦或注明儿童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对儿童用药剂量及用法表述不明。
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将经历学龄期,可能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这对于执行能力尚未成熟的儿童患者来说,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因此,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增加专用适用品种数量,更应该将长效、超长效胰岛素制剂作为研发重点,尽可能避免患儿自行注射胰岛素,规避不合理用药风险。
复方制剂备受认可前景广阔
2010年以来,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日制剂胰岛素品种相继进入我国市场,每日注射一次的长效胰岛素较之于每餐注射的胰岛素品种提高了用药依从性,也使低血糖事件明显降低。IQVIA数据显示,德谷胰岛素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18-2021年间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03.8%,验证了长效胰岛素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
按说明书推荐注射方案,使用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的用药方案的患者一天内最多需要注射4次胰岛素,频繁的注射除了带来额外的注射针头成本及因注射不规范、重复使用注射针头造成的感染风险增加外,还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此类患者,将基础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按比例组合的双胰岛素复方制剂及基础胰岛素和GLP-1RA组合而成的复方胰岛素制剂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就国内上市情况来看,目前CDE批准上市的复方胰岛素品种仅有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和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2种,另有两种复方胰岛素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iGlarLixi)已在中国完成Ⅲ期临床试验(CTR20181388),并达到预期主要临床终点;甘李药业的长效基础胰岛素GZR33和速效门冬胰岛素混合而成的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刚获得CDE临床试验许可。
就市场接受度来看,胰岛素复方制剂的市场前景广阔,以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来说,其自2021年10月上市以来备受好评,目前该产品正处于高速放量期。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成功,证实了国内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复方制剂有较高的接受度,在胰岛素专项集采、利益相关企业急需创新转型的风口,无疑是一剂定心丸,为现有品种的改良创新提供研发方向。短期内,复方胰岛素制剂市场将由诺和诺德一家独占,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这预示着赛诺菲和甘李药业的复方制剂的批准进程有望加速。
龙头企业聚焦超长效品种研发
就在研药品来看,第四代胰岛素周制剂成为了当前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胰岛素周制剂产品开发上市,但有国内外企业的4种周制剂新药正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
4月28日,诺和诺德宣布每周一次超长效胰岛素Icodec的ONWARDS系列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经过26周治疗,Icodec组HbA1c降低0.93%,而德谷胰岛素组降低0.71%,降糖效果击败德谷胰岛素。同时,诺和诺德申报的1类新药IcoSema注射液(长效胰岛素Icodec与司美格鲁肽的组合)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招募阶段(CTR20220767、CTR20220768),在美国、欧盟、印度和日本的临床试验同样进展到Ⅲ期。Icodec半衰期长达196小时,通过浓缩配方可实现一周内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从而满足患者一整周的基础胰岛素需求。司美格鲁肽是一种肽链结构优化的GLP-1类似物,分子半衰期长达7天,给药一次可保持一周内体内血药浓度非常平稳。此外,礼来的融合Fc结构域的重组基础胰岛素周制剂LY3209590也已在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地进入Ⅲ期临床阶段。
在超长效胰岛素制剂的研发赛道中不乏国内企业身影,CDE和FDA最新公示信息显示,甘李药业在研产品GZR4已在中美两国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GZR4为1类创新型治疗用生物制品,是第四代胰岛素周制剂,其填补了国内企业对周制剂胰岛素品种研发领域的空白,是我国胰岛素研发创新水平进步的体现。
诺和诺德、礼来、甘李作为我国胰岛素市场的龙头企业,相继加入周制剂胰岛素研发赛道释放了第四代胰岛素周制剂研发可行信号,值得相关企业高度关注。
非注射给药赛道成果初现
由于口服胰岛素存在胃酸消化失活和消化道吸收效果不佳的劣势,不能在人体起到有效降血糖作用。因此,一直以来,鲜有口服胰岛素问世。2016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巨头诺和诺德宣布取消口服胰岛素候选物I338的开发计划,该举动让国内外药企更加不敢轻易涉足口服胰岛素领域。
不过,一些科研团体并未停止对口服胰岛素研发的探索。以色列知名医药公司Oramed Pharmaceuticals具有多年的注射剂转片剂经验,其于2015年投入到口服胰岛素片剂的研发赛道,专攻革命性旗舰产品——重组人胰岛素肠溶胶囊(ORMD-0801)。ORMD-0801可实现口服给药的核心技术在于:将活性胰岛素包裹在具有防酸保护涂层的胶囊内,应用蛋白酶抑制剂确保口服胰岛素从胃肠道内经过时避免胃酸中的酶对胰岛素的降解作用,确保药物在通过胃部酸性环境后依然完好;同时应用吸收促进剂提高胰岛素在肠道的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率。
ORMD-0801的美国Ⅱ期临床试验(NCT02496000)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睡前口服RMD-0801可以有效控制夜间血糖、24小时血糖及HbA1c 的增加,且不会增加低血糖及其他安全事件的风险。目前,重组人胰岛素肠溶胶囊已在中国和美国完成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CTR20201644、NCT04606576),一经获批有望填补国内口服胰岛素片剂市场空白。
另有科研团队在含服给药胰岛素研发领域获得喜人成果。9月1日,Nature出版集团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刊出一篇文章指出,哥伦比亚大学科研团队开发的一种替代日常胰岛素注射的含服胰岛素片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最新一代含服胰岛素片剂在小鼠身上的试验效果和注射胰岛素的效果相同。
ORMD-0801的临床试验效果表明,当下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实现通过口服方式补充胰岛素,同时也给其他科研团体提供了研发思路,即应用酶抑制剂以减少酶降解作用,应用水凝胶、肠溶外衣等增强药物稳定性,同时应用吸收促进剂以增强药物渗透性。而哥伦比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含服片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通过其他给药方式实现胰岛素摄入的研发方向。另有学者提出经口腔或鼻腔摄入的吸入胰岛素给药方案,但由于其生物利用率不足皮下注射的两成,临床价值有待商榷。
结语
从市场份额来说,胰岛素专项集采政策落地无疑是国内企业的机遇,但通过仿制药以量换价还不足以扛起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任,要想与全球化外企分庭抗礼,创新转型才是高瞻远瞩的道路,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从不缺外资企业的身影,以甘李药业、通化东宝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转型和海外扩张。
目前,全球胰岛素研发已进入第四代,顺应患者用药偏好和临床用药选择的超长效和超短效胰岛素制剂是公认的创新方向,也说明胰岛素赛道已然进入精细化研发期。顺势而为方能稳中求胜,抓住提高用药依从性、便捷性这条主线进行创新,才是赢得未来市场的明智之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