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9 10:59:40作者:郑志伟来源:医药经济报
“当前,世界经济充满着不确定性,而能够确定的是——机会在中国,机会在医药大健康产业。”这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前段时间一个行业会议上,给予参会医药嘉宾的鼓励。
新形势下,中医药生产企业如何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与零售渠道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零售企业如何既获得优质产品,又获得更专业的动销赋能,助力销售和盈利双规模提升?
融合共生号角吹响
时至今日,中医药产业链上已发展有研发、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商业批发和零售连锁等,近十年来又逐步出现B2B、B2C、O2O等新商业模式,形成了新的生态链。
经观察不难发现,当前有部分企业已着手于中医药产业链的搭建,或是工业企业向上注重研发和种植,向下开始涉足医药商业甚至零售;或是医药批发企业向上整合生产端,掌控品牌和产品资源,向下延伸零售企业;又或是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向上对商业公司甚至工业企业进行并购整合,向下积极布局医药电商B2C和O2O等。无论何种方式的整合,都旨在打通发展主动脉,疏通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服务的微循环。
基于当前中医药产业链的整合升级,或资本整合,或产业实控操作,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吹响了工商共建、融合共生的产业链新时代号角,这也将推动新的医药零售格局。
打破边界深度合作
工商融合是未来,渠道共建、零售共生是中医药产业的新常态,这既包括传统商业、零售连锁渠道,更包括B2C、O2O品牌旗舰店。
传统门店
医药电商等新零售业态虽然发展迅猛,但数据显示,中医药产品目前的主零售渠道依然是传统的连锁药店。因此,当前渠道共建的最优选择是:以工商融合为基础,相互开放合作资源,打造工商合作重点店,推行品牌专区并进行形象宣传,实施中医药工业企业和连锁渠道双品牌、双商标保障,增加消费者亲近感,提升信任度。
B2C医药电商联合体
《医药经济报》研究策划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线上医药销售金额已从2017年的44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80亿元,2021年同比2020年增长59%,2022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达1360亿元。随着网售药品新规的实施、医保在线支付保障和物流体系的完善,预计未来线上医药销售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不过,由于部分经营者存在“流量事大、盈利事小”的心态,线上销售出现了低于进货价促销的不良现象。为推动持久合作和动销共赢,建议工商双方通过品牌旗舰店、零售连锁旗舰店、自身官网的整合联动,共建医药电商销售推广和动销平台,共建共生,深耕致远。
O2O旗舰店综合体
O2O为消费者提供快速购药配送便利,引导众多消费者改变了购药方式,虽然对进店率造成较大影响,但也唯有接受现实。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近年来,阿里健康、京东医药、美团、饿了么等纷纷布局,加速了O2O的发展。另据调查,当前入驻O2O的零售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但目前仍多为“守株待兔”,缺乏宣传推广,与工业品牌方联合推广者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中医药品牌在O2O平台的爆发不如预期。
因此,工业品牌方与零售渠道共建O2O旗舰综合体,设立零售旗舰店进行专项推广和销售的宣传动销、共同获益的模式值得期待。
双向赋能共赢未来
健之佳董事长蓝波认为,“工业与零售分布在医药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是相辅相承的共生关系。因此,工商应是深度的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过去,工业企业负责将产品提供给零售渠道卖给消费者,是单纯的供销关系。但随着发展,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认知需求。工业企业不仅要提供高品质产品,为促进专业成交,还需要对每个产品进行专业赋能。工业品牌方应以自身的专职团队资源、专业宣传、专业培训,帮助零售企业引流,助力终端动销。
同时,零售连锁直接接触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因此也需反向为工业品牌方赋能,将消费者群体的患病动态、治疗欲望、消费心理等反馈给对方,为其研发方向、生产改进、产品供给提供参考意见与依据。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