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合理报量 确保集采公信力

发布时间:2022-09-13 11:19:10作者:特约撰稿 傅书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约定采购量完成情况的通报》,有医院因未足额完成约定采购量,将被医保局函询约谈。此前,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区医保局发布《关于国家集采药品报量及采购相关问题的通报》,称国采开展以来,一些医院报量与采购脱钩,甚至报量后完全“零采购”,严重影响了西藏和全国集采工作的质量和信誉。

在集采报量工作中,有些医院出现了报量不实或完不成约定采购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拉低制药企业的报价积极性。为确保集采政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应逐步解决医院报量不实的问题。

三个可能原因

对于医院报量不实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测算有误。事实上,绝大多数医院已经开展电脑处方业务,系统中会自动生成处方和用药记录。另外,在报量时,中标品种的供给量是上报量的80%,也就是说,即使测算有误,也允许至少有20%的测算误差空间。何况,从需求定律来看,中标产品价格低,必然会扩大实际使用量,即实际中标量应远远大于上报量。如湖北第二批和第四批国采的采购工作全部超额完成,分别比约定量高出16%和34%。

二是由于临床上医学指南更新,有些集采品种过时,因此临床用量会相对减少;或者受疫情影响,病种发生改变,有些科室的用药量减少。事实上,这类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患者诊断书与用药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如果真是此类情况,建议不需要对医生进行约谈和处罚,因为医生已经做到合理用药了。

三是医生不愿处方集采中标品种。从利益角度分析,找各种理由减少处方中标品种,把空间留给利益相对较大的产品,或许是医生不愿处方集采中标品种的真实原因。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两个允许”和DRG/DIP医保付费等配套政策,鼓励医生优先使用中标品种,但这些政策还处于落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时间差,集采节约下来的医保基金还未及时补偿到一线临床医生,或者补偿比例/金额相对较少。一方面,即使医生未能完成相关报量,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进行惩罚或负激励,并不是所有医院将完成中标品种上报量列入医院激励机制,约谈产生的负激励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失标品种为获得市场份额和销量,可能会对医生采用非正常方式进行正激励。二者此消彼长。

解决报量不实

推进三医联动,确保国家集采政策落地生效。国家集采政策的效果在于以价换量,确保用量、及时回款,才能让制药企业有动力降低药价。然而,若医院确保用量,医生收益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没有其他有效激励,部分医生的积极性或难以调动。国家卫生部门虽然也尽力推进相关改革,如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两个允许”、医院院长书记年薪制等,对医生进行正激励,但由于这些政策正在试点中或还未全面落地,导致部分医院医生暂未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因此,应尽快推进相关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制定让国家集采红利与医生薪酬正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提高医生处方中标品种的积极性。

加强科学监管。医院药品需求量取决于患者流量。因此,若要精确报量或者对报量不实问题进行审查,应利用统计工具或方法分析这些数据,并加大相关惩罚力度,合理医生控费和合理用药。

另一方面,医生职业门槛较高、前期投资成本较大,如果在后期职业生涯中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则不利于医生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最终会加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当然,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坚持公益性,应尽快实现三医联动,让医生能够及时享受到国家带量采购的政策红利,则是一种多赢局面。“以利驱义”,双管齐下,或许更能促使医生积极主动地使用中标品种,确保国家集采政策纵深推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