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重塑降费增效考核标尺

发布时间:2022-08-31 10:10:15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继7月份中国药师协会发布《医疗机构国家组织集中采购药品管理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后,8月25日,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发布《西北五省医疗机构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科学管理专家共识》,探索药品集采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机构的精细化运营水平,更好地实现集采常态化下以患者为中心的合理用药目标。除西部五省外,截至目前,河南、辽宁、四川等省份也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集采药品在临床使用愈发规范。

在业界看来,在国考、DRG支付改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模式需要改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在医疗机构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效能。


合理用药走向纵深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多项政策,推动合理用药水平逐步提升。包括集采药品在内,临床合理用药正走向纵深管理,各大医院纷纷结合实际问题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合理用药。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近年医院药占比逐年下降,抗菌药物DDD(限定日剂量)值符合国家要求。2021年我院1-10月药占比下降至21.4%;DDD值下降至35.1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在8月27日召开的2022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上提到,该院主要从五方面着手:

一是制定药占比目标值规则。各科室实际药占比为基准值按重点监控药品金额/实际药品金额比值进行分档,并按实际药占比加权,原实际药占比>30%,下调基数的加权系数为1.05,原实际药占比≤30%,下调基数的加权系数为1.0。

二是加强处方点评。开展抗菌药物、辅助用药、肿瘤用药等专项用药点评工作;进一步加强门急诊处方点评,定期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点名通报及处罚,信息系统对处方开具量进行限制。

三是开展处方前置审核。门诊、住院全面启用处方前置审核,通过处方前置审核软件辅助药师开展处方审核;对信息系统筛选出的不合理处方,由药师进行人工审核;积极推进处方审核信息化。

四是加强辅助药品管理。确定首批43个品种为重点监控药品,经过三次新增,目前监控品种达53种。同时,合理用药点评与采购限量联动,使监控品种使用金额不得进入药品总排名前50名。

五是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考核,对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再授权;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专档管理;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纳入科室年度考核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开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精益管理敦促转型


在业界看来,当下医院内外部环境均面临挑战。从医院自身来看,财务预算需要转型,收入结构不够合理,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从外部环境来看,药、耗零加成,医保逐步按病种付费,竞争日趋激烈。

“药品和耗材都成为医院的成本,运营管理要向成本控制为王转型,医院需积极主动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医保DRG预付费改革,赋能传统的全成本核算向精细、精准的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转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俊强认为,从粗放式规模扩张模式,向精细化、精益化运营管理降本增效模式转型,成本控制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互联网化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其中,精益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细化强调细节、注重过程,精益化强调效率和效益、注重结果。精细化管理是精益化管理的基础,没有精细就谈不到精益。打造智慧医院,可助推精益化管理,智慧医院建设包括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和智慧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建设智慧医院已成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格局的重构可支撑医疗业务走出医院围墙。

推动医院深化综合改革,构建医院发展新模式,走上“提质增效”之路已成为各大医院共识。

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在会上指出,“要控制医疗成本,提升诊疗内涵。一方面,双线推进,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在降费用方面,推荐国产药,强化谈判加快结算,优化流通环节。同时梳理重整医院药品结构,减少辅助用药使用。另一方面,多维并举,推升合理用耗能力。主要措施是:调整品种结构,降低进口高价耗材品种;鼓励使用国产低价和可复用医用耗材;停用和限科使用部分耗材,包括止血材料、防黏连材料、穿刺器、引流材料、缝线等。通过压缩不必要的费用,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实现‘腾笼换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