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DIP效用最大化行动路径

发布时间:2022-08-24 10:40:39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正在向纵深推进。

此前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在各地自愿申报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DRG/DIP示范点城市名单。包括DRG示范点18个、DIP示范点12个以及综合(DRG/DIP)示范点2个。

广州市作为12个DIP示范点之一,8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提到“稳步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而天津市作为DRG/DIP综合示范点,日前也刚刚结束对《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医疗保障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

不管是DRG还是DIP,都是我国支付方式改革的颠覆性尝试。那么,如何实现DIP效用最大化?

QQ图片20220824104011.jpg

医院精细管理升级

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先后启动71个城市的DIP付费国家试点。国家医保DIP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副院长应亚诊曾在公开场合分享了一组数据:从DIP付费国家试点情况看,覆盖基本医保参保人3.19亿人,占全国总参保人数23.4%;覆盖统筹基金收入4435亿元,统筹基金支出3977亿元,分别占全国统筹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的24.2%、24.7%。

而在DIP试点过程中,各个试点城市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作为DRG/DIP试点医院,该院院长秦环龙表示,DIP在促进病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谈及如何推进DIP支付方式时,秦环龙介绍,DIP以大数据为核心,更强调精细化管理内涵。他提到六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第一,要综合考虑DIP核心指标,建立全院医保预算模型,精准落实医保预算指标。

第二,要按总量指数能级管理,调整低中高病组总量指数占比,优化总量指数结构。

第三,进行院科组能级质量管理,开展全院、科室、医疗组三个维度(病因、诊断、治疗)结构优化和能级分析,提出能级优化针对性建议。

第四,实时分析病案分组数据,实现新技术新项目快速识别、快速反馈、快速应用。

第五,构建成本管控模型,建立疾病成本、病种成本、流程成本、项目成本及病种权重对应关系,以体现指数单价的精细化成本管控措施。

第六,探索CMI等指标,引入绩效考核体系,体现临床科室和医生以技术、操作、智慧诊断来获得优绩优酬。“总的来讲,根据疾病共性特征及个性变化规律,建立医疗服务‘度量衡’体系,追求价格标准与医疗服务成本最大契合度。”

对于近三年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变化,秦环龙的最大体会是,“促进医疗行为的调整、诊治模式的改变,即外科微创化、内科医技化、医技介入化、诊断分子化,也积极推动了新技术、新项目、新诊断思维的应用。”

推进改革四大建议  

采访中,应亚珍建议,地方在推进DIP支付改革中,重点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标国家医保局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狠抓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分组和医保基金“四个覆盖”,打好专业能力、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示范点建设等“四个基础”,建立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等“四个机制”,推进编码管理、信息传输、病案质控和内部运营机制等“四个协同”。

二是做实做好DIP支付实施关键环节。在组织领导、各方协同下,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区域总额预算方案,在信息数据质控、专业队伍培养、宣传动员等方面夯实基础。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重点在病种分组、分值、点值结算等技术环节加强管理经办,做好DIP试点下可能出现的高套分值、冲分值、分解住院、低标住院、推诿重症病人等行为的稽核检查和监管。

三是突出关注与医疗服务供给侧协同改革。一方面要尊重医疗服务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全面分析医疗服务供给总量、能力、模式和医院管理方式及服务行为等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效果的影响。同时,协同医疗改革,深化细化基层病种、中医优势病种分组与分值管理,探索医共体下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办法。

四是注重动态跟踪、效果评价。全方位、动态跟踪改革过程,以人民群众就医服务的公平可及和健康结果为核心绩效,加强监测评价。已经进入实际付费的71个国家试点城市,要特别关注本地区病组结构变异、总分值变化、点值变化等不确定性。

“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试点实践证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当今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道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我国原创的DIP支付方式,将在医保需求侧管理和医疗供给侧改革协同,最终让人民群众受益等方面发挥制度效应与工具价值。”应亚珍认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