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估值拐点将至 重置布局逻辑

发布时间:2022-08-24 10:36:24作者:特约撰稿 辛春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1年初至今医药股的跌宕起伏无疑令投资者记忆深刻。恒瑞医药市值从曾经逼近7000亿元一度跌至不到2000亿元,其他医药股也是历经一波三折。不过,危险之中往往孕育着机会。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资本的躁动不会因市场波动而平抑。

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调整,医药板块已经释放出触底反弹的相关信号。医药板块是否已经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投资者“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吗?

QQ图片20220824103554.jpg

回暖信号

从种种信号来看,医药板块触底反弹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主流医药基金回暖、各子板块代表企业止跌以及此前利空因素基本出清三大信号。

主流医药基金回暖

重点关注市场排行前十的专注于医药板块的股票基金的涨跌情况可以发现,尽管今年以来基金整体业绩遭受了很大的冲击,跌幅基本都在20%左右,但近三个月内表现都为正增长。其中,表现最好的如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近三个月涨幅达6.53%。

排名前十的基金总盘口大约在1400亿元左右,其整体增长基本能够反映市场基本盘。

板块代表企业止跌

医药板块各大子板块的代表性企业,也出现了反弹迹象。

对制药、器械、疫苗、CXO、消费医疗、药店和医药商业七个子板块的21家代表性企业今年以来的市值变化及近三个月市值变化进行统计可以看出,2022年以来,除了国药控股和华润医药之外,这些代表性的企业都出现了较大跌幅;但是近三个月,21家公司中有13家市值出现反弹。涨幅最高的三诺生物市值上涨51.94%,涨幅较低的华熙生物市值上涨2.06%。

另值得一提的是,药店子板块表现得最好。4家代表性企业大参林、益丰、老百姓、一心堂近三个月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市值反弹。医疗器械子板块表现也不错,除了龙头企业迈瑞医疗近三个月微跌之外,另两家代表企业都有不错的涨幅。

利空因素基本出清

医药板块震荡与上市公司近年的业绩表现关系不大,主要因素为:带量采购;肿瘤新药获批条件提升;疫情带动,叠加A股市场板块轮动下市场关注点向新能源等板块转移;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推动部分资金从A股抽离回归美国市场,以及俄乌冲突冲击全球市场信心等。而今,这些利空因素基本出清。

市场暖风徐来,宏观经济层面,为提振经济,国家上半年发布的各项产业支持政策将在下半年开始真正释放影响力,宏观经济大概率稳步回归,下半年医药板块整体走强的大环境因素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有观点认为,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一动不如一静。笔者认为,有较多变量影响我国医药板块的表现,但海外因素的变量值得关注,多元化的国际布局有利于分解和削弱风险。今天的医药估值还只是建立在中国市场运作的前提下,未来随着本土药企“出海”走向国际市场,估值潜力将更大。

实力抄底

那么,哪些医药股值得抄底呢?

宏观上看,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下长期看好医药市场,中短期因素如前文所述。而具体到个股,医药创新背后的技术过于复杂,普通投资者很难对标的有准确的判断。

以PD-1为例。五年前,谁能说清楚哪家公司的PD-1/PD-L1最有潜力?最开始,会认为最有潜力的是国内首个上市PD-1产品的君实生物;后来发现,商业化能力更强的恒瑞医药后发先至;最近却发现,研发适应症更多又拥有国际市场的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爆出闪亮业绩。

总而言之,医药板块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过于专业,要理清其中的逻辑不易。以下提出几条浅见,仅代表个人建议,不做任何投资参考。

购买专注领域基金

对于关注医药板块的投资者来说,与其自己选股,不如购买专注医药领域的基金。

前文提到的前十大基金都有专门的分析师追踪政策与市场,有全面的信息网络追踪相关企业的经营异动,有强大的资源网络获得普通投资者无法获得的信息,专业水平比普通个体投资人士要高很多。

个人直投选准板块

如果是对医药板块有较长期研究的偏好个人直投的人士,笔者建议,可以重点关注CXO、消费医疗和药店板块。

CXO的逻辑是“淘金不如卖牛仔裤”,说的是美国西部淘金潮时许多人铩羽而归,反而是给淘金人做牛仔裤的厂家赚到了钱。CXO就是“做牛仔裤”的,不管产业链前端的药械厂能否赚到,只要中国医药蓬勃发展,CXO业务就有前景。

消费医疗的逻辑则与消费升级有关,现代人对容貌、口腔护理、眼睛保护等需求会越来越高。

与CXO和消费医疗板块相比,药店板块虽然利润率要低很多,但药店上市公司整合市场的趋势非常明显。未来可见的5~10年,已经上市的药店板块公司能够持续扩张并创造稳定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板块的投资标的并不多,感兴趣的投资者不用花太长时间就能够大致了解。

顺应几个基本逻辑

医药和器械是大板块,上市公司特别多,选择的确有挑战。

笔者总结几个逻辑供参考:1.适当避开与医保狭路相逢的投资标的;2.慎投专业门槛高的生物科技公司;3.从美股经验看,器械的替代门槛比药品高,股票升值潜力也更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