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在全球开放式创新中激荡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2-08-22 12:18:37作者:特约撰稿 赫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上半年超百亿美元跨境交易推波助澜


根据美柏资本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资产交易总金额达109.5亿美元,总交易数115笔。其中,跨境交易总额略超过100亿美元,超过交易总额的90%。仅天演药业与赛诺菲、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这两笔跨境交易金额就合计达到近40亿美元。

这些交易的背后显现出:经历多年风雨的中国创新医药产业正在看见彩虹,如同许多已经实现中国制造领先全球的产业一样,全球医药创新的中国融合时代正在到来。 

让我们回顾上半年的主要跨境交易,洞察其中的真理。


QQ图片20220822121726.jpg

QQ图片20220822121745.jpg


半年交易潮涌


笔者根据美柏资本发布的月度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我国医药资产跨境交易共有65起,其中买入37起,卖出28起。跨境交易,除了主要交易类型License-in和License-out,还包括合作开发及收购等。

跨境收购

[亮点企业] 中国生物  

跨境收购方面,2022年上半年,笔者关注到3起药品相关的跨境收购,分别是:1月19日晶典生物收购Retinagenix公司旗下Zuretinol(治疗罕见型儿童失明症的小分子药物)资产、4月2日第一三共向重庆药友转让可乐必妥片剂及注射剂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权及生产工厂、6月23日中国生物制药以1.61亿美元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F-Star所有发行在外普通股(获得3款双抗)。

3起案例中,只有中国生物制药披露了交易金额,看来,中国生物正在趁着资本寒冬开始在全球收购优质Biotech标的。

License-in

[亮点企业] 华东医药  

表2按照上半年交易金额罗列了排行靠前的主要License-in案例。

可以看到,华东医药表现最为活跃,其两笔交易金额分别达到9.3亿美元和6.62亿美元,独占榜单的状元与榜眼位置。华东医药从德国上市公司Heidelberg Pharma获得了2款抗肿瘤候选药物在2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从纳斯达克上司公司Kiniksa获得了2款自身免疫创新产品在除日本的2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等权益。两起案例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华东医药出海构建亚太地区商业化能力网络的意图。


License-out

[亮点企业] 天演药业、科伦药业

  

License-out上半年交易金额较大的案例如表3。

最大的案例涉及一家不太出名的中国BioTech公司天演药业,以25.18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利用其独有的安全抗体技术帮助全球知名药企赛诺菲开发4款抗体候选药物。

此外,四川科伦旗下科伦博泰公司的ADC肿瘤项目A,也获得了知名肿瘤药企默沙东的青睐,总交易金额为13.63亿美元。

复宏汉霖与欧加隆、和柏医药与阿斯利康亦是2起全球知名的药企License-out案例。


许可格局分化


“买买买”更趋理性  

根据美柏资本统计,2022年上半年跨境License-in总金额36.15亿美元,同比下降47.2%;跨境License-out总金额67.03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这提示:一方面,国内药企在产品引入上更趋于理性,不再是有钱就“买买买”;另一方面,License-out交易金额持续增长,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BioTech公司的研发实力与成绩越来越得到海外认可。

中国药研受海外认可  

License-out交易金额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国内公司海外授权的日益普遍化。2021年荣昌生物将其旗下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以26亿美元里程碑价格将亚洲区(除日本、新加坡)外的商业化权利授予西雅图基因,当时引发了行业很大的震动,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而紧接着,2022年上半年天演药业与赛诺菲、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复宏汉霖与欧加隆3起超5亿美元的授权案例,以及和柏医药与阿斯利康的3.5亿美元授权案例,都说明了创新药中国制造蓬勃发展的趋势,不再仅仅是国外小公司在买我们的专利,全球顶尖Pharma公司也在为我们的专利付出真金白银。

引进不再扎堆肿瘤药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我国医药企业License-out的药品排在榜单前列的主要是与肿瘤相关的产品,而License-in的产品则肿瘤药所占比例已经非常小。这说明,在过去几年的肿瘤药研发投资扎堆潮中,尽管不少企业倒下了,但中国BioTech公司以及BioPharma公司在肿瘤领域的研发基本满足了本国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说明,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升级,未来中国公司的研发方向将进一步深化,不再仅仅聚焦于已过度竞争的肿瘤领域。

几种不同的生态格局  

从这些跨境交易案例中也可以看到,逐步进入全球市场的国内药企正在形成稳定的生态格局。

其一,更多的BioTech公司(如天演药业、劲方医药)聚焦于产品的研发,而不是自建队伍来构建商业化能力。

其二,一些具备一定商业化实力的BioTech公司(如百济神州、复宏汉霖、云顶新耀)依然会在自建商业化能力上持续努力,向BioPharma方向升级。

其三,一些既有的已经在国内市场拥有成熟商业能力的BioPharma公司(如复星医药、华东医药等)正在构建海外商业化能力:华东医药正在亚太地区构建商业化能力,复星医药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商业化能力。

有的BioPharma企业还选择通过商业授权,将自有能力覆盖不到的区域授权给合作伙伴,以实现业务的全球化。

商业授权管理精细化  

在商业授权管理上,国内药企也表现得日益精细化。以复宏汉霖为例,针对拉美地区市场,复宏汉霖将旗下汉利康、汉曲优、汉贝泰3款产品进行了较为复杂的授权:巴西本土药企Eurofarma拿到了3款产品在大部分拉美国家的独家商业化权利以及在巴西市场的半独家权利。雅培获得了汉利康与汉曲优在巴西市场的半独家商业化权利。而复宏汉霖很可能已经在与其他厂家商谈汉贝泰在巴西市场的另外一半商业化权利了。


结语

如同家电、手机、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全球领先的中国制造能力一样,中国创新药研发与制造领域也将形成突破。并且一旦形成突破,有望打破以往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创新药必然高价”的市场规则。带给中国老百姓的,将是源源不断的、价格可负担的新药,帮助国民提升健康水平,实现真正的“健康中国”2030。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