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新疾病谱召唤 共赴临床“肝”需

发布时间:2022-08-17 15:41:06作者:本报整理报道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在肝病新药联盟前沿论坛上,对多种肝病流行情况进行解析,并指出肝病临床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给肝病药物研发描绘了广阔前景。


QQ图片20220817154048.jpg

QQ图片20220817154159.jpg


我国肝病流行现状


近20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病因发生了变迁:病毒性肝病的比例下降,非病毒性肝病的比例上升,如慢性乙肝占比由1999年的57.4%降至2017年的53.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则由5.0%升至7.0%;酒精性肝病由1999年的13.1%升至2017年的16.3%。其主要原因是:(1)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特别是急性乙肝和丙肝的发病率下降更为显著;(2) 非病毒性肝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如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率由2000年的2.3%上升至2016年的8.7%;药物性肝损伤的估计发病率由2012年的21.4/10万,升至2014年的26.0/10万;NAFLD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3) 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原来少见的遗传相关性肝病有更多的病例被发现。

虽然我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率均有显著下降,但由于存量大,加之人口基数大,慢性乙肝、丙肝、丁肝的病例数均居全球之首。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7.8%,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1亿例;丙肝病毒RNA的流行率为0.7%,丙肝患者约849万例;HBsAg阳性者中抗-HDV流行率为2%~5%,估计丁肝患者约1000万例,占全球1/5;戊肝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80.34/10万,仅次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中非。

现在,我国NAFLD的流行率为17.2%,估计到2030年将增至3.146亿例;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率为5%~7.5%;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为23.8/10万,高于冰岛(19.1/10万)、法国(13.9/10万)、瑞典(2.4/10万) 和英国(2.3/10万)。

另外,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0/10万~20/10万,每年新发肝癌41万例,占全球45%;肝癌年龄标化死亡率为7.5/10万~10/10万,每年肝癌死亡39万例,占全球47%。


肝病治疗与新药研发


现阶段丙肝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

据报道,格卡瑞韦/哌仑他韦(GLE/PIB)或索菲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治疗12周,停药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高达99%。但在我国,丙肝诊断率为33%,治疗率仅10%(见图1),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诊断率90%和治疗率80%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而,相较于新药研发而言,我国丙肝治疗面临的更严峻问题是如何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


乙肝多款新药在研

在我国,乙肝面临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的情况,分别为22%和17%,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中,核苷(酸)类似物(NAs)较安全、耐药屏障高、抑制病毒力强、能延缓疾病进展,但长期治疗后,一旦停药,易发生病毒学反弹;HBsAg消失率低,临床治愈率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2α)疗程一般为48周,但单药治疗的治愈率较低、不良反应明显、耐受性差,因而乙肝的新药研发迫在眉睫。

慢性乙肝的新一代治疗药物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和靶向宿主药物(HTA),目前临床试验不乏对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其中核衣壳调节剂(CAM)、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OS)和抗PD-L1单抗有一定潜力(见图2)。

GSK的Bepirovirsen:Bepirovi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2022年6月欧洲肝病学会年会上,GSK Bepirovirsen(GSK836)公布了一项治疗慢性乙肝患者B-ClearⅡb中期结果,对于初治患者(未接受NAs治疗或停止NAs治疗6个月以上)和NAs经治患者,采用GSK836 300mg/周一次(第4天和第11天加负荷剂量各300mg),治疗24周,达到HBsAg清除且HBV DNA阴性的比例分别为29%和28%。治疗结束时(第24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HBsAg<100 IU/mL者分别为65%和68%。

强生的JNJ-3989(siRNA)+LNL6379(CAM):今年6月,强生发布的一项JNJ-3989 (siRNA) + LNL6379(CAM)+NA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b期REEF-226研究显示,治疗48周后HBsAg<100 IU/mL患者占71.1%;停药24周后HBsAg<100 IU/mL患者的比例为67.1%,说明疗效较稳定,但无1例HBsAg消失。

歌礼的PD-L1抗体ASC22 (Envafolimab):一项在慢性乙肝受试者中,接受24周皮下PD-L1 Ab ASC22(Envafolimab)+NAs的Ⅱb中期研究结果显示:7例HBsAg降至<0.5 log IU/mL,其HBsAg基线值均<500 IU/mL;3例获HBsAg血清学清除(不可测,0.05 log IU/mL);在ASC22 最后1次给药后6周,1例HBsAg消失患者实现抗-HBs血清学转换。


羟尼酮抗肝纤维化显效

今年5月,一项羟尼酮52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每日恩替卡韦0.5mg和羟尼酮270mg联合治疗至52周时,65.7%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6.2%)。

酒精性肝病分子靶向药需再研究

酒精性肝病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似乎还停留在50年前水平,不过,这几年也有一些新药报告并被个别国家批准,但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欠缺,值得进一步研究。这些药物多数只适用于早期酒精性肝病治疗,晚期患者应用时多个药物亮起红灯。


NAFLD新药研发进展快

目前,NAFLD治疗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1)治疗超重或肥胖:干预生活方式、应用减肥药物和减肥手术,如限制热量饮食或饮食模式调整、体育活动、抗肥胖药物和减肥手术等;(2) 治疗2型糖尿病:应用抗高血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和DPP-4抑制剂等;(3)治疗代谢风险:应用代谢调节剂,如类法尼醇X受体、氧化物酶体增殖剂、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

近年来,NAFLD新药研发进展较快,全球有8种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另有2种药物终止);60余种新药进入Ⅱ期或Ⅰ/Ⅱ期临床试验;60种新药进入Ⅰ期临床试验。我国有3种NASH新药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但至今尚无一种NASH新药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洲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仅印度批准一款NASH治疗药物——Saroglitazar,用于他汀类药物无法控制的糖尿病性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


展望<<<


我国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病因中,病毒性肝病比例呈下降趋势,非病毒性肝病呈上升趋势;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虽有明显下降,但由于存量大且人口基数大,慢性乙肝、丙肝和丁肝的病例数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乙肝和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低,应扩大筛查、诊断和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同时应加强对NAFLD、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伤等非病毒性肝病的防治和新药研发。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