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销售费用率回落 营销开启“小时代”?

发布时间:2022-08-17 14:44:33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未纳入国采的品种中已有近80个品种满足原研企业+过评企业≥4家的竞争格局,初步具备第八批国采准入条件。国家已先后开展七批八轮集采,共覆盖294种药品。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的35%,不少品种降幅达到80%甚至90%以上。

此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联合采购办公室在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长期以来主流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近40%,明显高于其他消费品行业。随着集采常态化,通过以价换量推动药价回归合理,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已呈现下降态势。在销售费用减少趋势下,药企营销模式亦迎来重构。


收入费用双缩

产品投入分化


在医保控费趋势下,随着集采、DIP/DRG等政策落地,药品价格下降,药企销售费用率整体回落。国家医保局在2021年9月发布的委员提案答复函中显示,据统计,2020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近5年来首次呈下降趋势,同比减少6%,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2%,表明药企正从“重销售”向“重研发”转变。

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扩大。根据同花顺数据,56家营收超百亿元的医药上市公司2021年的销售费用合计达2130亿元。整体来看,56家头部药企的平均销售费用率呈递减状态。过去三年(2019-2021年),56家公司的平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28%、16.44%、15.9%。

具体来看,2021年,56家公司中,有24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32家药企的销售费用率下降,其中,华润三九、复星医药的销售费用率降幅较大,分别下降4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

“集采后企业营销费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公立医疗市场,回款不用催款,也不需要推广,基本不需要销售人员,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在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孔标看来,不同产品销售费用下降比例不一,有的少有的多,主要与产品价格下降多少有关。如果产品原价格高、价格降幅大,销售费用下降就非常明显;而如果产品原价格本就不高、价格降幅不大,则销售费用就降得不多。

某药企总经理赵铤对此观点亦表示赞同,“产品价格下降必然带来销售费用变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整体来看,销售收入和费用双双收缩,但具体来看每家企业又有所不同。”他认为,原本市场存量较大的企业,集采后,市场份额要让给其他企业,就会表现为收缩;原本存量小的企业,本来在医院市场没有销路,切入市场后,通过参与集采扩大了销量,即使费用少,也会出现销售收入、费用的双增长。“总结来说,对于中标产品,报量以内,企业都不会再给销售费用,只有配送费和给业务员的一些奖励;而在报量外,对于一些中标情况好的产品,可能会投入一些宣传推广费用。另外,当价格低于一定的绝对值时,投入费用的意义就不大。”


模式重构在即

营销有无“小时代”?


在业界看来,集采常态化后,销售费用率会自然下降,营销模式同步面临调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并不是一定要降低销售费用,而是要根据各个产品的不同特点和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也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应该计算最终的销售贡献率,只要有销售利润就是好产品。如果产品原本就是OTC市场上的强势品种,那就是另外一种市场操作模式,OTC市场的费用率不低。

在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政策下,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格局持续洗牌。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7747亿元,同比增长8.0%。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但占比持续下滑,由2014年的69%下滑至2021年的63.5%。

这令行业从业者不禁发出感慨:集采常态化,医院营销是否迎来了“小时代”? 

“如果说产品销售额、利润率变小以及从业人员变少是‘小时代’的一些特征,我觉得更应该说是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在赵铤看来,“集采后不需要庞大的队伍和代理商做推广,整个交易链条简化,整体人力投入变少,让企业在合理的利润空间中运营,不会发生太大波折。不过,由于集采承载了企业太多的希望,如果不中标,前期一致性评价的投入将难收回成本,所以企业会尽力拼低价中标。另外,呼吁国家集采参考现在一些联盟采购的做法,设置价格保护机制。尤其是一些对医保基金影响不大、价格本身很低的产品设置限价,只要过评、降价都可以中选,以鼓励企业参与。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重视研发战略。没有研发,未来甚至没有参与集采的条件。”

谢孔标则不认为医院营销迎来‘小时代’。“虽然用药比重下降,现在用量最大的还是三级以上医院,等级医院仍是最主流的用药市场。产品进了集采后,基本不再需要进行学术推广。不过,少了学术推广这一环,对产品未来发展有何影响仍有待考究。”他告诉记者,“特别是次新产品,医生对其认知还不完整,仍需要企业参与和推动学术推广。所以,那些竞争性不强、已经进集采的品种,如果价格不是特别低、还有一部分费用可以支撑做学术推广的话,还是可以适当对医生开展培训,把产品做强做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