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企主动降价策应医保谈判

发布时间:2022-08-17 14:43:12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按照2021年和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表,业内预测,2022年国谈初审药品有望在近期公示。不少药企摩拳擦掌,已开始为进入医保做准备。

日前,陕西、黑龙江等地相继发布调低产品挂网价的通知,不仅有大批国内药企,还有跨国药企踊跃降价,其中不乏哌柏西利胶囊、维奈克拉片等重磅品种。

在医保谈判来临前,下调产品价格似乎成为企业的常规动作,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除了价格因素外,产品进医保还取决于哪些因素?对于即使降价也未能进医保的产品,后续应如何布局?


多地调整产品挂网价


记者留意到,8月10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药品阳光挂网动态调整产品调低挂网价的通知》,对降低挂网价格的35个产品予以公布。其中,四川科伦药业的盐酸莫西沙星片降幅最大(为72%)。

此前两天,8月8日,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2022年(7月份)企业自主申请价格调整信息公示》,对2022年7月企业自主申请调价的214种产品进行公示,其中包括再鼎医药的瑞派替尼(降幅60%)、辉瑞的哌柏西利胶囊(降幅66%)、艾伯维的维奈克拉片(降幅21%)以及勃林格殷格翰的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降幅25%)等重磅品种。

而不久前,贵州省医保局也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药品价格的通知》,将武汉人福药业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10万单位的价格由195.30元/瓶调整为150.00元/瓶;辰欣药业生产的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10g的价格由70.00元/支调整为35.95元/支;江苏恒瑞医药生产的注射用甲氨蝶呤0.1g的价格由98.00元/支调整为29.40元/支,执行时间为2022年7月29日。

根据国家医保局部署,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分为五个阶段:7-8月为申报阶段,8月进入专家评审,9-10月是最为紧张激烈的医保品种谈判/竞价阶段。

在医保准入谈判之前下调产品挂网价,中兴公益卫生技术评估中心执行主任张方认为,首先是释放出一种诚意,意味着企业积极响应国谈准入的政策要求。通过降价的方式,既能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又能提升药品进入医保的可能性。


踊跃降价意在进医保

  

从本次黑龙江省药品价格调整清单看,单价最高的产品是勃林格殷格翰的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该药是全球首个靶向CD19和CD3的细胞衔接分子药物,2021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

然而,当前白血病市场不仅有靶向药物,还有化疗药物,更有一些辅助治疗。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上市后若想快速占据医院市场,进入医保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本次黑龙江的价格调整中,每盒35μg×1瓶的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从1.29万元降至9615元,降价幅度超过25%。

除了跨国药企,也有大批国内药企踊跃降价,其中不乏创新药,包括再鼎医药的瑞派替尼。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透露,“我们很希望瑞派替尼能够进入谈判目录。”据介绍,去年3月获批上市的瑞派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三种或以上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成人患者,是再鼎医药在内地的第三个商业化产品。尽管该药没有直接竞对,但年治疗费用高昂,进入商业保险成为其核心“卖点”。

在分析企业进入医保准入谈判之前下调产品挂网价背后的原因时,张方表示,“药品年治疗费用不可超过50万元,否则会失去谈判的可能。一般来讲,年治疗费用超过50万元的药品,不纳入医保谈判;年治疗费用超过30万元的药品,不能纳入医保目录。当企业发现自己药品价格超过这一范围,但有进入医保的意愿,就一定会下调挂网价。”


未入医保多渠道寻机


毋庸置疑,从准入提升产品可及性角度看,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医保,是现阶段提升药品可及性的最佳路径。以再鼎医药的尼拉帕利为例,在PARP抑制剂同类竞品中,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较其早一年上市,也早一年进入医保,尼拉帕利在价格和渠道上均不占优。2020年底,尼拉帕利以76%的降价幅度进入医保,月治疗费用降至18000元,才与阿斯利康(月治疗费用19000元)保持在同一水平。

张方指出,对于医保准入,从综合组评审的角度看,考量的维度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公平性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另包含二级指标细项,由专家根据具体的指标打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医保的准入。

从药物经济学和基金预算的角度,还要考虑与同类药的价值比较结果,以及对基金预算影响的结果。考量的因素是围绕药品临床价值展开的多维度决策过程,除了常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外,还包括依从性、便利性、专利到期时间、市场竞争格局、产品创新程度等。

显然,进入医保目录是保证院内市场稳定增长的必然路径。但影响产品进医保的因素很多,对于未能进入医保的药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产品缺乏创新性,还是非临床所需?抑或是该产品本身就存在不安全性因素?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原因。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临床必需,其疗效、安全性无法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未能填补空白,且处于一个竞争性较强的赛道,同类产品或可替代性产品非常多,那么即使价格再低也很难进入医保。”张方如是说。

对于即使降价也未能进医保的产品,企业后续应如何布局?医药行业分析人士张廷杰认为,在国采、DRG等政策的影响下,临床用药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对于未能进入医保的产品,要从产品自身价值上挖掘,要有明确的临床需求,注重学术推广与医患教育。在渠道构建上,可考虑自建渠道和外部合作的方式。

张方则认为,对于没有进入医保的产品,临床使用难度很大,需要拓展保障渠道。如果是临床价值高的产品,比如CAR-T类产品,进入医保的可能性很小。建议考虑商业保险,如百万医疗等,或者大病保险、专项基金等。另外,很多罕见病用药一时难进入国家医保的,可以借助各地罕见病专项基金和社会慈善补助等多层次保障体系,让更多患者可及。


QQ图片20220817144257.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