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分拆是有勇有谋的再创业

发布时间:2022-08-10 11:09:32作者:特约撰稿 辛春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知名企业3M公司宣布将旗下医疗保健业务分拆并独立上市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

回顾过去几年,在国际市场,知名企业如辉瑞、强生、默沙东、GSK等公司都有业务的大型分拆。国际药械巨头的分拆与重组背后往往有一定的行业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大企业往往是过去数十年不断收购整合而形成;时过境迁,而今大势正在“分”的轨道上,大型企业通过分拆保持主营业务更为聚焦,同时获得较为可观的短期现金流,通过运营优化还可节省运营成本,而这些举措往往能同时提升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市值。

我国药械巨头与国际药械巨头相对比:从发展历史看,国际药械巨头多有上百年历史,而我国企业相对年轻;从体量看,聚焦全球市场的国际药械巨头年营业额不少是以数百亿美元计,而我国药械企业的主流年营业额在百亿元人民币左右;从发展方向看,我国药械企业正在追赶并有机会与国际药械巨头在顶尖研发领域角逐……以上总总,使得我国药械巨头的分拆隐含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与逻辑。

经典案例

对近年来有公开报道的主要分拆事件进行回顾可以看到:近期有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微创医疗旗下聚焦于神经介入领域的公司微创脑科学,于2022年7月成功分拆至港股上市;早期可追溯到2015年4月,药明康德旗下聚焦化药CDMO业务的合全药业成功分拆至新三板上市。

篇幅所限,附表并非是对国内药械企业分拆事件的完整罗列。笔者认为,有几家公司的分拆特别值得关注。

复星医药:带资本运作基因

首先是复星医药,做为资本操盘高手复星集团旗下公司,复星医药的基因也有资本运作的烙印。复星医药表面上看像是一家医药工业企业,其实旗下有制药、诊断、医疗器械及医院集团四大板块,除此以外几乎整个医疗产业领域都有投资,典型如复星医药是全国最大医药商业公司国药控股的第二大股东。

进一步,复星医药仅制药板块就有:GlandPharma、万邦制药、重庆药友、锦州奥鸿等独立运作的偏向传统化药的优秀资产,以及复宏汉霖、复星凯特这样的偏向生物创新药的公司。其中,2020年11月旗下印度制药公司GlandPharma在印度上市,成为印度最大医药IPO。未来,复星医药集团旗下再添几家上市公司也并不意外。

药明康德:投资公司超60家

以CRO业务为核心的药明康德公司,同样擅长分拆这样的资本运作。药明康德主体2015年从美股退市到2018年A股上市,市值从当初美股30亿美元出头到回归A股后一度超过5000亿元,创造了中概股回归A股市值管理的经典。同时,其旗下迄今已有合全药业、药明生物和药明巨诺3家分别聚焦化药CDMO、生物药CDMO以及CAR-T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

与复星医药一样,药明康德布局广泛,其在基因检测、创新药、细胞疗法、医疗器械、体检机构、专科医院等投资的公司超过60家,2021年药明康德50.93亿元的净利润中就有13.56亿元来自投资收益,占比达26.6%。未来药明康德旗下再跑出几家上市公司同样不意外。

医械公司:微创、威高、乐普

医疗器械领域的微创、威高以及乐普三家公司也非常值得一提。这三家公司中,微创已经分拆了4家子公司上市;威高和乐普旗下除了已经分拆上市的各1家子公司外,威高旗下还有爱琅、威高血液净化,乐普旗下还有乐普心泰、乐普诊断等正在筹划分拆上市。与医药行业按照不同的技术如化药、生物药、CAR-T等分拆子公司不同,医疗器械行业普遍按照不同疾病领域如骨科、神经介入、动脉等来分拆。

分拆特质

分拆“子目录”

与国际市场主流是对创新药械、仿制药、OTC这样的“大目录”进行分拆不同,国内企业的分拆基本是在创新药/器械“大目录”下进一步对“子目录”或者子赛道分拆。这与国际市场各个细分赛道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稳定,而国内市场各个细分赛道仍在蓬勃发展、格局尚未定型有关。同时,反向也说明我国医药企业体量尚小,只能在子目录级别进行分拆,还不具备在顶级目录或赛道进行分拆重组的能力。

拓宽融资渠道

从分拆目的看,国际巨头的分拆往往更看中优化运营以及市值管理,创新药、仿制药以及OTC虽然都是大健康产业的一部分,但内容运作模式有很大区别,分拆后按照不同的业务对内部架构进行重组能够提升效率,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相应地,这些分拆带来的价值往往会得到市场认可,提升股价。

而国内药械企业更看重的是通过分拆拓展更多融资渠道。分拆后每个子公司都是独立的融资主体,不需要再从母公司“抽血”,对于一些以新药研发为导向需要经年战略性亏损的子公司来说尤其是如此。

裁员非必选项

国际和国内药械巨头分拆后的一些表象也不同。如国际巨头进行公司分拆往往伴随着裁员,如对一些非战略研发领域的研发人员进行裁退,对供应链进行重组后减少工厂从而裁掉部分工厂人员,同时对商业运营部门的人员进行优化等,以帮助分拆后优化运营成本。

而国内药械巨头分拆后有独立的商业化增长指标,相应带来了商业部门持续扩增;此外,分拆前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法务部等可共享母公司资源,分拆后特别是独立上市后就需要有自己完整的一套职能体系,相应也带来了职能部门扩增。

当然,不少国内公司分拆后也有裁员,但这些公司往往业绩不佳。此前拿了不少融资,在资本推动下大规模扩张,后续研发进展与商业化进展不如预期,又逢资本寒冬,只能通过收缩业务、裁员等减少亏损。这与分拆本身没有多大关系。

小结

术业有专攻,通过分拆分离不同的赛道,帮助每条赛道对应的子公司享受到母公司各类智力资源及网络好处,又规避母公司体系对于子公司发展的约束,还能更好地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这些无疑是当下国内药械器械分拆潮背后的最大动因。可以说,与国际药械市场一样,国内药械市场当下也处于“分”的轨道上。

而纵观全球药械产业发展历史及行业发展内在规律,未来,随着我国市场分拆出去的子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业态势的变化,某个时点必然会出现“合”的趋势。不过,到那时,“合”未必是从子公司回归母公司,也很可能会跨越母公司进行重组。

QQ图片20220810110913.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