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估值修正期器械高位“续航”

发布时间:2022-08-08 11:23:24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宁可去二级市场破发,也不在一级市场挤泡沫。”如今,不少biotech企业现金流严重不足,面临融资链断裂的危境。事实上,医药创新相关的一级市场已然进入估值修正期。

从最新公布的医药类半年报来看,器械板块仍是业绩增长最快的领域。但器械市场环境风云变幻,资本劲风还能让器械业绩“神话”持续多久?未来是否仍是价值高地?


短期高地股价“过山车”


坐在“过山车”上的九安医疗再次牵动二级市场的敏感神经。

截至8月3日收盘,九安医疗股价已腰斩至47.60元。自从去年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后,其股价直上云霄,从去年11月12日收盘价6.73元飙升至今年4月15日的最高点98.03元,仅仅用了五个月时间。

而时至今日,却已是另一番景象:7月31日,九安医疗公告,其美国子公司已履行完合同,收到美国ACC公司货款17.75亿美元。惹人关注的是,随着合同的执行完毕,其业绩出现环比大幅下降。据刚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称,报告期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155亿元,同比增长27466.36%~28196.60%;而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其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7.88亿~11.88亿元,环比下降超过90%。这组数据让九安医疗的未来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后续订单量及盈利状况,让市场颇为担忧。

从最新公布的医药类半年报来看,器械板块业绩增长速度仍居医药行业之首,且九安医疗利润增幅居首,但对比其一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高达143.12亿元,同比上涨37527.35%。显然,很多投资者尚未适应这种疯狂的时速变化。

从上半年利润增长情况看,仅次于九安医疗的是深圳亚辉龙,也是器械公司。亚辉龙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6.33亿元,净利增幅651.7%。作为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产品提供商,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37亿元;其中新冠业务18.19亿元,同比增长3046.55%。

这两个领涨的企业有一个共性特点:业绩增长的动力均来自短期红利产品,即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并获得大笔订单导致其销售大增,非新冠业务占比相对较少。


小市值成长股受青睐


长远来看,器械领域同样受产业政策影响至深,如集采、DRG支付、IPO新政等,叠加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因素,器械企业面临着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器械股业绩能否再次腾飞,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最近,医学影像“领头羊”联影医疗正式启动招股工作。据招股书披露,联影医疗计划募资124.8亿元。若上市成功,联影医疗将成为今年资本市场最大的IPO案例之一。有证券机构分析,今年上半年医疗资金的基本面偏冷,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数同比下降46.7%,二级市场IPO事件数同比下降45.5%,再融资事件数同比下降57.8%。在如此的大环境下,目前100多家医药股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或快报显示,医药板块总体表现出回暖迹象,盈利水平创下近七年以来同期峰值。细分来看,器械和医疗服务板块净利润增速最快,特别是小市值成长股颇受青睐。

这印证了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此前所言,“遵循中国人群疾病图谱的变化,布局重点赛道应坚守更早、更实、更创新的原则。”以脑科学为例,红杉中国就相关产业链进行了积极投资,布局了艾柯医疗、景昱医疗等头部企业。可见,在医药投资板块,器械板块呈现出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肿瘤介入、骨科运动医学等多层次挖潜的空间。


创建比较优势谋溢价


继6月《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发布后,7月29日,《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5号——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公布并施行。该文件指出,预计未盈利状态持续存在或累计未弥补亏损继续扩大的企业,应分析触发退市条件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器械资产证券化进退规则均已明确,并在IPO过程中形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上海微创电生理作为第一单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器械公司,其上市申请近日已获得证监会的注册批复。心脏电生理市场,是为数不多的进口替代尚未攻破的器械堡垒之一,但这一领域被海外器械企业主导。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的前三名均为进口厂商,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微创电生理能够闯出来主要在于,定位误差等核心技术基本与跨国企业处于同一水平。

南方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且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也已突破2万家。创新药的泡沫逐渐被挤掉后,器械等赛道开始提速。然而,同质化的创新在集采等产业政策面前逐渐褪色,差异化或原始创新成为风口,而融资的可持续性则是企业投注创新的基础。致众科技首席医学官许鹏表示,“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是打破我国器械产业创新瓶颈的关键要素。”

督促创新还有来自集采层面的反向倒逼。2020年11月,作为器械品种的全国首采,心脏支架集采启动。11家企业26款支架产品无分组竞价,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降至700元左右。与上年相比,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2021年9月骨科耗材领域的人工关节集采,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也就是说,性价比高的器械才能“剩者为王”。

这就不难理解亚辉龙今年上半年财报所披露的: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5.05%,尤其在微流控、测序、生化及抗原抗体原材料方面研发投入4211.77万元,同比增长278.4%,旨在构建成本比较优势。

而九安医疗拓展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以及在新零售平台推出性价比爆款产品虽仍有待观察,但其试剂盒产品形成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自主品牌销售的完整价值链条,在享有研发、制造利润的同时也享有市场准入和品牌溢价。

国内医械企业创新构建比较优势的这种趋势,也倒逼GE、美敦力等巨头不断加速布局本土化生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