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分段生产”贯通血制品资源堵点

发布时间:2022-07-14 10:45:10作者:特约撰稿 朱瑞芳 吴鹏来源:医药经济报

血液制品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生物制品,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或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一方面,国内血液制品一直紧缺;另一方面,宝贵的血浆资源未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存在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情况。

从国外实践看,异地加工或委托加工能够提升血浆资源利用率,给国内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外“专而大”优势明显

人源血液制品是输血学科的延伸,是以健康人的血浆为起始原料,经特定纯化加工制剂工艺制备获得的纯化或复合血浆蛋白为药效成分用于临床应急救治的活性蛋白质制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单个工厂专业化生产某一类血液制品的情况较为普遍。血浆组分分离和制剂生产可以由同一集团的不同工厂完成,或是由不同的企业生产,即异地加工或委托加工,分段生产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如FDA允许生物制品生产商分散场地进行合作生产:早在2008年11月,美国CBER(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和CDER(美国药审中心)联合发布的《行业指南:已批准生物制品的合作生产》规定,FDA的注册生物制品(包括预防用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生产商(manufacturer)可以选择进行合作生产,多年的实践已证明其可行性。

以SHIRE(即Baxter)为例,其位于Los Angels的工厂除了自行分离组分Ⅱ+Ⅲ沉淀生产第四代静丙GAMMAGARD外,还接收荷兰SANQUIN分离的组分Ⅱ+Ⅲ沉淀生产GAMMAGARD。即单个工厂专业化生产某个品种或执行某个步骤,形成了“专而大”的产业模式:或只专注于血浆组分分离,或只负责原液生产,或只负责成品生产,每个阶段的产能都可以集中到单个或少数企业,因而其生产质量管理的专业程度、产业的规模化程度更高。

美国只有7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但其投浆量却占到全球投浆量的35%,单厂规模最大的投浆能力达到6000吨。这不仅保证了美国国内血液制品的充足供应,还能大量出口,分段生产的优势较为明显。

国内血浆综合利用率偏低

亚洲有3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投浆量却只占到全球的15%;中国约有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单厂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投浆能力仅1000余吨。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年投浆能力较大的企业集团虽然已具备分段规模化生产的实力,但由于血浆供应量小且不能调拨,因此单厂规模小。同时,由于组分也不能调拨,不允许分段生产(包括异地加工和委托加工),每家企业所生产的每个品种都必须包括采浆开始一直到成品包装完成的全部阶段,即每个阶段的产能都分散到单个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此外,国内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品种生产分散,导致政府监管难度大。

近期建设或在建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平均需投入10亿~20亿元,由于每个品种都必须完成全部生产阶段,这些生产厂房、设备设施存在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现象。

国际上已经上市的血液制品品种达33个,除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大品种外,尚有包括微蛋白制剂在内的其他小品种,产品线丰富,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而中国已经上市的血液制品品种仅11个,微蛋白制剂类产品国内尚属空白,这些品种(包括α1-抗胰蛋白酶、抗凝血酶Ⅲ、C1酯酶抑制剂和蛋白C等)在血浆中含量很低,主要用于治疗致命的遗传性疾病,因而社会意义重大,需要从大量的原料血浆来源中提取生产,投浆量偏低的生产企业难以进行提取,也是导致国内血浆综合利用率较国外明显偏低的原因之一,血浆资源效益得不到充分利用。

为使特殊病患有对症的救命药可用,需要丰富血液制品品种,也亟需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

但是,大量的研发费用、注册申报时间投入,导致企业研发进度迟缓,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产品研发的动力不足,因而品种较少,在一些企业集团中不同的生产企业也只能是重复投入。

分段生产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六十九条【分段生产管理】对于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创新药,或者临床急需等药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分段生产”的内容,引起了中药、化药以及生物制品各领域药品生产企业的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我国未在法规层面明确提及并允许药品分段生产的情形。特别是对于生物制品而言,实践中通常不允许分段生产(仅存在少数例外情形如新冠疫苗),主要还是考虑生物制品主要成分的复杂性、生产工艺的匹配性,分段生产可能不容易控制产品在此过程中的生产和质量风险。

本次《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说明国家并没有“堵住”分段生产路径,对特殊创新药或者临床急需等药品,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是可以分段生产的。这对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仍存在紧缺情况。中国的血液制品行业想要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只能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中国血液制品呈现出产业“小而散”的局面,宝贵的血浆资源未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若单体生产企业规模大幅提高、专业化生产某个品种或执行某个步骤,则既能使产业高度集中而提效,又可使政府的监管更加便利。

业内关于分段生产的讨论、呼声和探索一直未停止。《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分段生产管理的概念,给我国逐步有条件开放分段生产预留了空间、做好了立法层面的铺垫。

血液制品实现分段生产还需要一系列相关指导原则的确认。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与国际监管体系的接轨,分段生产将成为未来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发展趋势。血液制品的分段生产,尤其是集团内规模化分段生产,可推动我国更快实现战略性物资血液制品的自给自足,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