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自有品牌勾勒质量效益伴随曲线

发布时间:2022-07-07 10:35:25作者:本报记者 慧彼 综合整理来源:医药经济报

[嘉宾]

谭兴霞  老百姓大药房自有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郑  佩  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逄增志  资深医药观察家

这两年,自有品牌是不少连锁药店的新打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GMV计,中国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市场的规模由2017年的715亿元增至2021年的9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4%,预计2022-2026年期间将以14.2%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自有品牌除了强化药店品牌效应、带动其他品类销售外,还能满足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需要。不过,低成本、高毛利也可能带来反结果。品质不稳定是最大的弊病,追求高质量可能又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尤其是企业规模越大,局部的产品事件带来的潜在威胁和负面影响就越大。在追求毛利和质量优先二者之间,如何权衡?

另一方面,互联网让消费更加透明和便捷,顾客“货比三家”后可能会让药店落入“货不好价钱也不够便宜”的窘境。自有品牌一般基于企业原有的零售品牌基础之上,二者相互影响,顾客认可了渠道品牌和门店形象,才可能接受自有品牌。相反,自有品牌价格和形象受损,也会拖累门店原有渠道品牌的销售。如何找准驻点,走出一条质量效益的“向上曲线”? 

药店入局有标准

医药经济报:自有品牌不仅是品牌及商品的经营,也是供应链全链路的系统化配合和优化管理。在您看来,目前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开发处于什么阶段,存在哪些问题?

谭兴霞:目前自有品牌在药品领域还属于比较新的概念,尽管我国有足够的市场容纳自有品牌药品,但在我国特殊的医药背景下,药品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现在才算正式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郑佩:个人认为,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药店需要找厂家进行贴牌,由于大多数连锁的门店数量有限,决定了其对贴牌的需求量相对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厂家对贴牌品种生产的要求。二是大厂家一般不愿贴牌,愿意贴牌的都是小厂家的一些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药店和一些非品牌厂家合作会透支自己的品牌力和公信力。

逄增志:虽然不少连锁的自有品牌业务收入实现翻番式增长,但从行业角度看,我国连锁药店业自有品牌开发尚处于试水和布局阶段——正因为起点低,收入增速才能如此之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有品牌的品种还不是很多,自有品牌业务收入占药店总收入的比重不高。

医药经济报:什么样的药店适合做自有品牌开发?

谭兴霞: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是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同时,是否具备配套措施的保障(如门店、物流),也决定着自有品牌的运作能否成功。

郑佩:自建品牌虽然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并非适合所有药店。个人认为,开发自有品牌须符合两个条件:1.门店足够多,可以支撑产品的销售和满足厂家的生产要求;2.品牌足够强,比如老百姓、大参林等上市公司,门店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既可以赋能,品牌也可以延伸到他的药品代理上。

一些小药店就没必要了,量太小。作为零售企业,更应该往零售的深度去发展和挖掘,而不是盲目地向上下游进行延伸。

品质保证强监管

医药经济报:竞争最本质的问题是提高质量,但没有利润也难以支撑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自建,很多自有品牌还是“代工生产”,商品质量如何保证?如何解决成本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谭兴霞:自有品牌经营过程中,主要依靠企业品牌知名度。高质量的自有品牌商品既能提高企业美誉度和商品竞争优势,也能给企业带来业绩增长。目前,大多数零售商普遍缺乏产品专业设计和质检、技术等人员,同时也对贴牌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和技术水平考察不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监管乏力,难免会对产品质量有所影响。此外,自有品牌的质量问题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对于零售商品牌的认知上,会对零售商的整体形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自有品牌产品的质量是自建品牌零售商的重中之重。

目前大部分自有品牌是贴牌生产,要保证自有品牌的质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对自有品牌制造商的监督与管理。首先,在制造商的选择上必须慎重,要全面考察制造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其次,在与制造商的合作过程中,实施过程检查与监督。

郑佩:从某种意义上说,贴牌比自建低价很多,同时又能快速实现品牌的溢价、赋能和变现。我认为成本与质量之间没有矛盾,因为在国家GMP生产的严格管理之下,产品是通过检验合格才能出厂。此外,有些企业的规模优势、工艺优势决定了它的成本控制,更有机会拿到零售企业的订单。

逄增志:连锁推进自有品牌,不应仅作为增加品种、丰富服务的手段,而应作为一种战略。因此,重点不仅仅在于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而是要放在药店战略层面,与其他品种形成有效协同、满足顾客需求,最终提高药店竞争力。如果明确了这一定位,也就不难解决这一矛盾。毕竟现在的自有品牌业务,连锁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价格确定或者生产均能全过程参与,对产品的定位、质量、价格、渠道和服务等各环节也能尽在掌控。

医药经济报:品质品牌是稳定客流的砝码,新时代的顾客既渴望“物美价廉”,也追求“质量好、服务好、能快速响应需求”。目前,药店的自有品牌大都在自己的门店销售,必然跟门店原有的渠道品牌捆绑在一起。药店如何处理好自有品牌和渠道品牌的关系避免“打架”?

谭兴霞:自有品牌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耗费不小的精力、财力、物力,持续打造的过程会发现是“难而正确的事”。因此,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良性发展是做好自有品牌的基础。

不管是自有品牌的发展还是渠道品牌的发展,我认为现阶段有几点特别重要:一是保持对政策的关注、解读、企业应用;二是深度理解消费者,理解商品,理解人性;三是与监管者保持持续的建设性沟通;四是资源的整合、联合,以及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郑佩:自有品牌本身是个矛盾体。门店的利润考核,决定了店员肯定会主推自己的产品,但是渠道品牌也会要求公平公正,不能因为销售药店自有品牌而影响渠道品牌的销量。要避免“打架”,可以通过品种的切割来解决,如避开品牌厂家的主推产品进行开发。

品类搭建寻章法

医药经济报:从某种程度上说,药店经营自有品牌是为了形成企业独特的商品体系。在商品同质化日趋严重、消费渠道更加多元的今天,哪些品类适合开发自有品牌?

谭兴霞: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开发成为自有品牌的商品有:1.销量大和购买频次高的商品。销量大,产品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开发成本;购买频次高,说明消费者触达的机会点多,可以多次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2.品牌效应不强的商品。部分商品的品牌效应不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就更容易接受店员的推荐和介绍,从而选用我们的自有品牌产品;3.价格较低的商品。价格低,风险少,消费者就会更愿意尝新,更容易接受新产品。

逄增志:在服从药店战略的前提下,中成药、高端医械、保健品等都适合做自有品牌开发。对于实现产业一体化的头部连锁来说,借助上市持有人制度,未来完全可能把创新药、生物类似药等作为自有品牌的备选与开发对象。

医药经济报:产品毛利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是否有信任感,以及信任感能否持续,如何提高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信任和可持续性开发?

谭兴霞: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必要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自有品牌同样如此。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购买倾向影响因素有:货币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感知质量、外部信号的依赖性、熟悉程度等。企业在创建自有品牌时,要充分分析和了解顾客对这类自有品牌产品的认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提高产品的货币感知价值和感知质量,减少感知风险。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