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9 10:03:49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经过前几年的蓄势铺垫,我国创新药进入新一轮集中上市期。
近日,信达生物自研PCSK9抑制剂托莱西单抗(IBI306)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用于治疗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是国内首个申请上市的PCSK9抑制剂类药物。据统计,当前,全球范围内仅有3款PCSK9类药物上市。PSCK9作为国内研发热度较高的靶点之一,目前国内有9款PCSK9在研药物。
有机构预测,未来两年,国内创新药企将陆续迎来收获期,创新药上市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数量井喷
首次申请上市项目数量是上市新药数量的先行指标,据统计,我国首次申请上市项目数量从2020年起出现爆发增长,2020年首次申报上市新药项目数量达115个,同比增长67%;截至2021年12月,首次申请上市新药项目数量达到198个,超过2020年全年。从上市新药数量看,截至2021年12月,国内上市新药数达97个,为历史新高。
安信证券统计显示,6月前三周,国内共有1款新药获批上市,但在第三周,国内有21个新药获批IND,37个新药IND获受理,4个新药NDA获受理。6月16-23日,石药集团纳乐舒单抗和中国生物制药的TQ-B3101胶囊两款1类新药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泽璟制药盐酸杰克替尼片的一项Ⅲ期临床达到终点,进入Pre-NDA阶段。另外,来自嘉因生物、信达生物、西比曼生物科技等的3个创新药项目获批临床,恒瑞医药的两款1类新药步入后期临床。
而从研发领域看,继PD-1、CAR-T、ADC等热门赛道之后,双抗药物成为又一大风口。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2个双抗项目获批临床,同比增长146%。目前,国内已有50多家企业的双抗品种获批临床,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的上市审评已进入后期,有望在下半年获批,成为首款国产双抗。
根据申报项目数量,安信证券预测2022年上市新药数量有望迎来更大幅度的增长。
定价命题
事实上,创新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研发过程风险极大。无论是立项、研发策略还是执行过程,都需要确保万无一失,而随着一款新药开发上市,又将面临如何定价的新命题。
我国药品经历了从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企业自主定价的过程,2015年起,创新药开始自主定价。“创新药的价格并不便宜,原因在于它解决了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是能够对整个疾病的过程产生极有临床价值的产品。”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教授分析。
“在国家医保局基本药物目录支付价格的基础上,加上市场调节的价格,才能真正反映一个药品的价值。”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王健教授认为,“从经济学原理上看,基于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垄断三种不同的市场结构,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则不尽相同。”
对于完全垄断来说,企业更多考虑的是创新药的价格弹性,政府则希望通过影响药品的需求弹性进行价格管制;对于寡头垄断来说,企业希望借助技术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政府则希望通过摸清药品的成本,再根据市场竞争程度适时调价。但对于垄断竞争的企业,则通过剂型创新、工艺创新等技术手段,对竞争激烈的产品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产品间的差异,政府在定价时,可以给予略高的价格来反映竞争情况。“因此,对于垄断竞争,政府可以允许一定的溢价以鼓励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保有一定的利润。”王健表示。
“引入药物经济学数据对即将上市的创新药进行评估,使支付价格更贴近创新药的实际价值,这种模式值得参考。另外,像CAR-T这样有治愈性可能、药价较高的产品,能否通过特药险、疗效险、商业健康险等建立起多元保障系统和创新支付方式,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宣建伟指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