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微创系”养成上市公司创造营

发布时间:2022-06-13 10:47:54作者:青鸟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国资本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系”。这些长袖善舞的“系”以资本为纽带,围绕产业、资源配置、企业并购等展开围猎与反围猎,风光无限。医药相关的譬如“复星系”“三九系”“中国医药系”“华润系”“上实系”“太极系”等。

“微创系”可谓异军突起,短短三两年时间就以港股上市的微创医疗为中军,构建了科创板上市的心脉医疗、港股上市的心通医疗与微创机器人,以及科创板注册的电生理、完成港股申报的微创脑科学等资本王国,6月初又公告称有意推动微创机器人在科创板上市。

“生产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微创系的模式标签。在此模式下,微创系大胆布局科技含量高、产业风险大、中短期难盈利的赛道。


抢跑赛道先养后拆


与一般的医药企业发展路径相比,独辟蹊径的微创系走出了一条颇具微创特色的发展道路——分拆上市,裂变做大。这条路目前虽有一定的争议,但从资本与产业孵化角度看是成功的。

“微创系”坐拥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3家已上市公司,以及电生理、微创脑科学2家即将上市公司,其中微创机器人有望“A+H”两地上市。目前,微创医疗在心血管介入、骨科医疗器械、心律管理、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心脏瓣膜、手术机器人、外科医疗器械等8个板块的业务基本成熟,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微创机器人此前已于202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不过,有望摘取第一家以科创板“标准五”IPO的医疗器械企业,却可能是其“兄弟”微创电生理。2022年3月31日微创电生理的首发申请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通过,4月2日微创电生理提交注册,截至目前已完成三轮问询回复,预计不久后将发行上市,成为“微创系”第四家分拆上市子公司。

不难看出,微创系布局这些产业赛道的共同特点是——科技含量高、产业风险大,即使实现了产业化,后期也需要持续大量投入,短期内很难盈利。

这些赛道可以说从方向选择之初就具备了“定制科创板”的基本特质。由于布局早、起点高、资源配置得力、确有独到的专有技术,微创系在上述多个赛道的布局已经占据先机。

这也说明,对亟需资本化的高端医疗科技来说,选对方向比选择本身更重要,抢跑新赛道是产业布局乃至胜出的重要一环。微创系在布局之初就全力卡位、抢跑出圈,更是战略高手。

微创系创始人常兆华规划的版图是覆盖整个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如果只靠微创医疗一家公司,很难;不如“种小树苗”,培育一个个子公司做大甚至上市,相互支撑,长成一片森林,甚至达到万亿市值规模。常兆华曾公开表示,微创医疗的真正盈利模式就是采用“生产上市公司”的模式,即一边拓展新业务,成立子公司,一边引进各路投资者一起“养”,适时拆分出来上市。

整体来看,无论是2019年7月上市、已经实现盈利的心脉医疗,还是2021年上市的微创心通、微创机器人,亦或是正在推进IPO的微创脑科学、电生理,拆分上市已经成为微创医疗分担经营风险、探索前沿赛道、吸纳创新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其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源泉。


用好政策乘势而上


一手抓高端产业赛道布局,一手抓战略资本合力上市,微创系“生产上市公司”模式并非偶然。

一方面,这是国家行业政策改革创新的产物,尤其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创新类药企、创新医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畅通了渠道,也打开了成长空间。另一方面,这是整个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在全社会“双创”、民众医疗健康需求升级以及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等大背景下,医药行业、医药企业创新的力度、深度、进度只会加快。

微创机器人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亏损额分别为0.02亿元、5.58亿元,经营指标如此难看却有望成功IPO,靠的是科创板出台的仅对市值和研发进展提出明确要求的“第五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显然,“第五套标准”适合高端医疗行业作为上市申请的适用标准。微创用好政策、用足政策,因为政策也是生产力。


目前亏损无碍估值


对高端医械这种高投入、高风险行业,除了要借力机构学会“讲故事”,也要抢占高端做实产业——后者更重要。

近几年,微创机器人一直在大幅亏损,在港股招股书中更是直言:自成立以来已产生重大净亏损,并预计将于可见的将来继续产生经营亏损,且可能永远无法盈利。

微创机器人之所以敢于亏损、亏损也不影响估值:一方面是高端医械未来的发展与钱景可以想见,公司有足够的底气和现金流;另一方面,源于微创系整体大战略布局,微创机器人旗下的3款旗舰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西南证券分析师认为,微创机器人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放量在即。


PE/VC热中有忧


高端医械产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极高的技术门槛、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成为PE/VC眼中的风口。

微创机器人上市前就获得了30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远翼投资、CPE源峰等明星机构,IPO上市时又募得104亿港元融资,其市值一度超过550亿元。目前,高瓴创投是微创机器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7.74%。

从市场角度看,美国、欧盟是手术机器人市场前两名,市场规模分别为46亿美元、18亿美元,各占全球市场的55.1%、21.4%,我国的市场规模仅有4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5.1%;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分别只有0.5%及不足0.1%,可以说市场空间无限。

微创系所布局产业赛道的长期繁荣发展,离不开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的支持与扶持,但我国A股市场持续低迷也给其后续运作带来了一丝阴影。今年以来,科创板上市新股频频破发,已然影响到市场投资者的打新热情,波及并拉低了拟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若影响到科创企业的IPO与再融资,市场退出机制不畅,则将极大影响PE/VC投资热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