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新基药卡位战摩拳擦掌

发布时间:2022-06-08 10:14:51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翘首以待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近日修订版即将公布的风声再次触及产业界敏感神经。

更让企业蠢蠢欲动的是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其亮点在于:在原有基药采购金额占比的基础上,将采购品种数占比、门诊患者基药处方使用占比和住院患者基药使用占比3项指标作为院长新的考核标准。

国家层面正在进一步压实“实现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二三级公立医院基药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简称‘986’配比),推动医疗机构形成以基药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

不难判断,全国1万多家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总数80%以上)将进一步加码基药使用力度。如此巨大的增量空间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机会。不少企业向《医药经济报》记者反馈,“正在密切关注最新进展,并结合自身产品属性前瞻性布局,积极参与新一轮基药遴选工作。”

挖潜儿药探路新药

基药政策仍在释放红利,目前各级医疗机构与前述“986”基药品种配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2020年7月,权威机构对基层降压药及降糖药的配备与可获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这两类基药的配备率和可获得性较低,且城乡差异大,可获得率较好的降压基药和降糖基药分别仅占33.3%和25%。可见,压实基药占比就会压出新空间。

维药龙头企业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道明表示,“国家对基药的布局及对等级医院‘一把手’考核新政有利于提高基药的可及性,进基药意味着整个医疗机构的销售门槛降低,药企应积极根据基药遴选新标准对自身产品结构进行管理。尤其在国采背景下,基药产品是快速进入全国医疗机构、扩大用药覆盖面的有效途径。”

在谢道明看来,儿童药、妇科药、特殊病种等领域可期。一旦进目录,广大基层市场的准入问题就能解决,这是应对当前创新药或基药新增适应症进院难最好的解决方案。他们公司的寒喘祖帕颗粒、西帕依固龈液等基药大品种也在二次开发。基药作为新医改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遴选时越来越注重考量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及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等综合指标,只有加强核心产品的学术研究和证据积累,才能抓住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基药目录调整将新增儿童基药目录。2018版基药目录有22个儿童药,仅儿科中成药在中国公立医疗终端的销售额就已超百亿元。

基药扩容降低了学术推广成本,尤其是医疗信息平台统一后,利好疗效明确、安全的儿童药、独家中成药或经典方,创新药的加入则成为新变量。从前几轮目录调整情况看,目录遴选只是拿到“入场券”,选择在哪个层级市场发力仍是企业要做研判与策略布局的地方。

贝达药业首席运营官万江指出,“创新药做大,首先要解决可及性问题,凯美纳在国采和基药政策的推动下,院内院外已全面超越易瑞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术推广与商业营销并举扩展其广度和深度,该药年销售额已多年超过十亿元。可见,各级医院终端和临床科室的覆盖率是新药基药上量的关键。”

使用端与支付端平衡

就基药而言,有两大趋势是明确的:一是基药逐渐从火热趋于理性,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线且需要持续做的工作;二是在国采语境下,基药在各级医疗机构提格覆盖面的要求让很多肿瘤药侧目,其带来的共性考题就是如何平衡产业链路。

“目前,基药最核心的痛点在于各地政策执行程度不一或不到位。”谢道明坦言,其次是基药同样面临着回款周期长及断供的挑战。

据了解,乳腺癌用药赫赛汀和血液肿瘤化疗药物赛德萨进基药目录后,2018-2019年先后出现临床断供现象。而长春新碱属于一线用药数十年,与巯嘌呤、阿糖胞苷、曲妥珠单抗等药物一样,均出现过在不同地方无药可用的现象。以长春新碱为例,反复断供的原因,除了原料药短缺,还在于药价低廉利润薄,厂家生产动力不足。长春新碱在多年前仅售15元/支,于是出现第一次断供。引起广泛关注后,厂家恢复供应长春新碱,并将价格涨到50多元/支。2018年二度断供,再次恢复供应时价格为195元/支。目前长春新碱供应稳定。

行业营销资深人士夏军指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不同地方的用药差异较大,越到基层终端,医生开药、患者用药的差异就更大。因此,基药目录的对接能否顺利落地,是相关企业需狠下功夫的地方。“我认为,企业在决策是否参与基药遴选工作时,首先要看是否具备遴选条件,然后看是否已准备好学术储备力量,政府事务部与市场部、营销部是否已形成协同力。在药品渠道多元化后,基药通路可省去医疗机构开发和上量环节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国家带量采购品种不断涉及基药品种,基药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受限,要让药企、医院、患者都能从中获益。”随着基药目录不断扩充,在以合理价格招标保证基药正常用药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提高药企和医疗机构的积极性,需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作为企业,更多的是要将学术营销置于合规框架内苦练内功。

原定于去年9月开始的基药目录调整工作,因疫情原因推迟至今。有消息称,目前基药遴选专家座谈会已对相应品种进行了沟通,一场卡位争夺战已悄然展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