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林建宁:在产业调整期寻找先机

发布时间:2022-06-06 09:55:31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南方所深度解读1-4月份医药经济运行数据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针对财政、货币金融、投资消费、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民生六方面共发布33项具体措施,精准发力稳经济。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医药经济报研究策划中心分析显示,4月,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工业生产短期造成较大冲击;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按照统计局口径,包括原料药、化药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兽用药品、生物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八大子行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为-3.8%,1-4月累计同比增长为7.6%,增速比2021年同期下滑18.3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全国工业总体增加值增长水平(1-4月累计同比为4.0%)。1-4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187.7亿元,同比增长4.1%(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36.4亿元,同比下降13.7%,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8个百分点(一季度利润同比降幅为8.9%)。从数据结果看,疫情给医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利润增长短期承压明显。

条分缕析 调整预测

今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特别是俄乌战争冲突持续,对俄经济制裁,加剧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建宁分析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美元持续走强,中国想要完全摆脱影响,难度很大。中国医药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这就出现了增速回落,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当月负增长,利润负增长的局面。”

“出现当月负增长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林建宁分析,“从偶然性来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医药产业最重要的三大生产基地,上海、北京疫情反弹,对整个长三角、环渤海医药经济带来冲击,所以疫情反弹造成的被迫封控带来了阶段性的突发影响。必然性则主要包括几大因素:一是,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医院诊疗总人次净增量减少;二是,零售药店进店扫码、涉疫四类药物销售管控、药店促销活动减少,很多OTC产品零售额明显下降;三是,前六轮集采降价力度大,药价总体下滑,扼制医院终端的后效应显露;四是,原材料涨价,一些制剂品种生产线被迫停产。”

林建宁表示,“综合这些因素,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第3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线上发布会上,南方所将去年年底对2022年医药经济的预测值下调,按照统计局口径,2022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由原预测的12.5%下调为10.5%。但年中是否再调整预测,还有待观察。当然,随着疫情防控到位、社会面清零,以及上海复工复产,加上中央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全力推动,我们对未来医药经济增长还是有所期待。”

危中有机 提振信心

在林建宁看来,“在全球经济滑坡、新冠疫情反复波动的趋势下,中国医药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医药产业整体经济运行进入调整期,下行压力比较大;但危中有机,尤其是医药刚性需求特征没有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水平的保障程度不断加强,医药朝阳产业的特质没有改变,调整期也是机遇期,主流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可在调整期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跨地域的医药产业集团,充当资源整合大潮的领军者。也许通过调整期,中国医药产业会浴火重生,走向更加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加快国际化转型升级。”

创新转轨 融合发展

2021年,南方所预判了今年医药行业主要面临的三大压力:一是终端增长失速;二是投资热度有所退潮;三是原材料涨价。林建宁直言,“可以看到,今年这三大压力正如去年预测一样凸显出来了。三大压力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资本退场带来的创新药泡沫消退,创新药的发展前景令人关注。2015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国家药监局推出一系列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举措,成效显著。特别是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创新热潮澎湃,涌现出一批像百济神州、信达、君实等初创型企业,一些创新型产品加速走向世界。观察这些企业的发展轨迹和模式,主要是资本推动型创新,即创始人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在资本市场快速融资,加码研发投入驱动发展。”他表示,在药监新政和资本双轮驱动下,这轮创新势头很好。可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以及对回报预期的不确定性判断,资本对医药创新投入渐趋谨慎,有逐步退潮的迹象,初创型企业依靠融资补血发展的模式短期内很难扭转。2021年,24家A股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发行上市,6家首日破发;20家港股18A公司发行上市,11家首日破发。今年一季度破发潮在加剧,而大多数创新型企业一季报尚未实现盈利。这种情况下,中国自主创新之路该怎么走下去?

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创新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在“跑马圈地”,PD-1/PD-L1等热门靶点高水平重复严重。面对这些医药创新生态中的新挑战,林建宁认为,“未来几年医药上市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拥有创新的梦想是一种智慧,但实现创新的梦想更是一种定见与实力。中国医药自主创新面临新的考验,需要全社会共同优化创新生态圈。”他呼吁,“政府层面能够出台政策或者建立产业基金,对创新型企业给予扶持。另外,我们也期待传统医药企业与创新型企业之间进行产业链整合,打造创新药企与传统药企融合的新模式,共同推动中国医药自主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如何稳增长,林建宁进一步建议,“一是提振终端。‘健康中国’是国家战略,在疫情防控不松劲的同时兼顾便民服务,适当采取让医药销售终端恢复正常运营状态的措施,促使终端销售止跌回稳上升。二是加大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发挥区域集群特色优势,推动本土自主创新。三是鼓励主流企业主动有所作为,特别是借MAH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政策东风,跨地整合优质资源,做大做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