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在微利新常态中进化

发布时间:2022-06-02 10:57:10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又到《财富》500强发布季,中国医药企业强者恒强;为何商业倒闭潮未至,而批发企业数量不降反增?


日前,2022年《财富》美国500强发布,商业流通类医药公司排名靠前。“批发:保健”榜单中,排名前三的麦克森公司(McKesson)、美源伯根(AmerisourceBergen)、嘉德诺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位列总榜单第9、10、15名,销售收入分别高达2382.28亿、2139.88亿、1624.6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国医药企业有3家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分别为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广药集团。这足以彰显大商业龙头“强者恒强”的规模优势。

QQ图片20220602105632.jpg

纵观国内医药流通市场格局,随着“两票制”大幅缩短药品流通环节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加上“营改增”、集采等政策实施,业内普遍认为,医药流通市场将迎来大洗牌。有预测称,数千家甚至上万家医药商业公司可能倒闭、淘汰。但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法人批发企业1.34万家。2020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法人批发企业12397家,较2016年(截至11月底)的11794家增加603家。业内此前预计的“两票制”倒闭潮并未出现。

微利时代下,医药商业企业的生存现状如何?为何医药商业企业数量不降反增?未来医药商业格局又会如何衍变?会否出现倒闭潮?医药商业行业加速走向分化,大型商业企业通过整合扩大,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谋发展?中小商业企业经营压力下又靠什么寻求出路?

服务需求多样化存机

专业化转型替代出局

受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影响,整个医药产业链进入转型调整期。2017年1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全国推行“两票制”。据平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在“两票制”政策影响下,批发企业的调拨业务占比从2016年的40.9%减少至2018年的29.9%,对医疗机构和零售终端的直接销售比例相应上升。此外,业内预计批发企业数量可能大幅减少。但是,统计年报数据却提示批发企业数量不降反增。

“这种批发企业不降反增的状况是正常的。按照经济规律,‘两票制’推行不断扩大,改变甚至取消了批发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确实可能导致倒闭潮。但是,这种担忧与预测忽视了批发企业自身的科学应对和调整。转型替代倒闭是批发企业数量不降反增的主因。”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原会长郭泰鸿告诉记者,现在很少有批发企业还是按照传统的“三级批发”、仅仅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批发销售服务,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出现了“倒闭”。

现在许多批发企业已经转型,至少增添从事物流配送、开办零售连锁企业,以及加入药品生产企业集团成为其“销售公司”。这种转型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路。同时,不少药品批发企业还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形象,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和本地的市场需要,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比如扩大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少数有条件的企业,还加快了兼并重组步伐。

苏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阎政认为,“医药市场主要受政策影响,全国各地医药流通企业增减情况不一,由于大流通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以苏州为例,新增的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并不太多。随着国家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用药、保健需求增加,一些边远地区或中心城市周边的县级市对医药商业应该是有需求的,商业企业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商业服务需求多样。这也说明,‘两票制’、集采后,企业都找到各自合适的生存空间。”

“从十年前开始,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等大型医药商业通过重组并购,不断壮大领地,把一批又一批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纳入旗下。本应出现医药商业企业急剧减少的现象,但只要深入到市场一线就可以发现,市场的放大、成交量的递增催动了医药商业企业的增加,需求决定一切,这合乎市场的客观规律。”在山西国心堂医药有限公司合伙人虞国庆看来,被吞并的企业和新成立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品种、经营模式不同。差异化、精细化夹缝里的竞争,使得生存下来的医药商业企业逐步走向更专业化的运营之路。正如美国前三名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占比达90%,但依然还有大量医药商业企业存在,各有各的品种和渠道。

大商业提质增效广覆盖

中小商业但求精耕细作

《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8%以上”。

根据《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商品销售额超过2.4万亿元。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20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3.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以及九州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6%,前10位占比55.2%。

如今,随着集采深入推进,价格大幅下降,药品市场进入微利时代。对于药品批发企业,利润空间收缩,分销调拨业务逐步缩减,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这也倒逼其不断加强终端覆盖、配送和专业服务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壁垒。不少医药商业巨头加快批零一体化战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2021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四大医药商业公司营收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国药控股突破5000亿元大关,除九州通外,净利润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分销业务四家企业增幅分别为11.96%、13.70%、18.2%、10.42%。

在业界看来,未来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势必继续提升。安信证券指出,新冠疫情以来,区域性医药商业公司经营困难,龙头公司有望通过收并购继续扩大版图,实现逆周期成长,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

虞国庆认为,“大型医药商业可以做大而全的生意,可以是医院的临床促销、大型医药连锁的OTC品种,也可以是大物流品种和基本药物的配送,甚至可以涉及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产品,覆盖整个医药产业链。在国家医药层面上起到了主导的地位和作用,保证了整个医药商业健康稳步发展。就像政府主导下的大宗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集采,就得由品种全、渠道广、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来承担。而要想真正实现提质增效,还得从经营模式上继续变革,改层级分销为扁平化直销,减少中间环节,缩短配送周期,加快资金流转,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达到规模产生效益的目的。作为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还得要走精细化、专业化这条路。不求面面俱到,不求门类齐全,但求在某一个领域做到精耕细作。或专做控销,或专做OTC,或专做基药;不做全品种,就盯住几个品种,做深做透、做精做细,就足够一家小型医药商业企业生存了。”

业内认为,未来也不一定会出现倒闭潮。“批发企业转型后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阵势还会不断扩大。随着集采地域、品种、数量的扩容,‘两票制’的作用效果也会越来越大,加上榜样的引导,还会倒逼批发企业进一步转型发展。由于目前中国的药品批发企业规模不够大,希望出现一定数量的药品批发企业洗牌,腾出市场空间。所以,希望优质企业在注重转型的同时,继续加快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升素质。”郭泰鸿如是分析。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