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精神疾病新药前景渐明

发布时间:2022-05-26 10:20:54作者:特约撰稿 韩泽来源:医药经济报

被国民健康规划单独“点名”


5月20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发布。规划中关于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的篇幅不少。在“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中成为单列的一条(共六条),是引发关注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任务中,指出要“强化对经济实惠的精神疾病药物和长效针剂的研发攻坚”。

这两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问题更为严峻。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足,治疗率仅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治疗率。

尽管如此,我国抗精神疾病用药的市场规模增长形势却不错。从米内数据看,虽然规模不算很大(27亿元左右),但平均年增长率在9%左右,增长速度并不低。

事实上,近几年新批准上市的抗精神疾病用药数量快速增加,带来了更多用药选择,可望一步降低用药费用;创新药研发储备更加丰富,将一改“缺少1类新药”的状况。


QQ图片20220526102015.jpg

QQ图片20220526102028.jpg


新上市药品数量飙升


近几年,新批准上市的精神安定类和精神兴奋类药物数量在快速增长中。

2021年,国内共批准了109个精神安定类和精神兴奋类化学药(按批准文号算),比2020年增加27个;而在2020年以前,这个数字一直不太高,2016-2019年,平均每年有两三个新批准文号,再往前看几年,则是十来个,甚至有个位数的情况。而2022年至今(截至5月21日),就已经有36个新批准文号了。

当然,这些药物并非全部用于精神疾病。2010年及以后获得批准文号的精神安定类和精神兴奋类化学药共有434个,将规格合并后,剩下258个产品;再按药品名称合并(即不同厂家的同一个药品名称按1个计算),剩下96个;若再进行剂型合并,只算通用名的话,则只剩下50个。其中,数量最多的美金刚是一种抗痴呆药,数量第二的右美托咪定为催眠药和镇静药。抗精神疾病用药中,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用药比较多,分别有15个和12个;用于儿童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症和促智的精神兴奋药有6个;抗焦虑药则只有2个,同时治疗抑郁和焦虑的精神安定药和精神兴奋药的复方制剂有1个。其实,抗焦虑症用药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多数是2010年之前获得的批准文号。

在这些新获得批准文号的抗精神疾病用药中,没有1类药物,2类的也不多(奥氮平和利培酮的改良新剂型),更多的是3类药物(如阿戈美拉汀片、盐酸鲁拉西酮片、布南色林片等)。


1类新药申请临床积极


除了新获得批准文号的数量在上升,申请临床的精神安定类和精神兴奋类化学药也在增加。2021年共62个(按受理号算)产品申请临床,较2020年增加了24个。而2022年至今(截至5月21日),就有23个产品申请了临床。

其中,包括鲁拉西酮、齐拉西酮、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度洛西汀、帕罗西汀、奥氮平、氨磺必利等为已有产品上市的抗精神疾病用药。这些药物的研发与上市,除了带给医生与患者更多的剂型、品牌等选择外,也可能进一步降低用药费用。而这符合国民规划中要求的“经济实惠”。

抗精神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可以说一改之前的“颓势”,一大波1类创新药正积极投入临床。

已经获得美国FDA授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突破性药物资格的住友的SEP-363856,已于2021年6月获得默示许可,该药全球临床Ⅱ期结果已经发布;艾迈医疗引进的、进入全球临床Ⅲ期的抗焦虑症药物PH94B鼻用喷雾剂也于2022年1月获得默示许可;2021年12月,绿叶制药研发的抗抑郁新药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LY03005)发布了Ⅱ期临床数据;信立泰的抗抑郁药SAL0114片也在2022年2月获得默示许可后快速启动了临床;豪森药业的抗精神病药HS-10380片也于2022年3月取得默示许可……

精神疾病用药的创新赛道正在慢慢热起来。


现状<<<


患病率趋高、治疗率偏低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到,“患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这个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数据的角度看,我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原国家卫生部1982年第一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的终身患病率为12.69%;1993年第二次全国大样本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这个数字上升到13.47%。再到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子刊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6.6%。

这两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问题更为严峻。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增加了25%。国内一些调查研究也发现,新冠疫情引起了不同群体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另一方面,我国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不足,治疗率仅10%左右。

原因之一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比如近年来伴随一些极端案例而慢慢引起更多关注的产后抑郁症,至今也被多数人认为是“矫情”。虽然抑郁症这个疾病的名称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但大众对其有着重重误解,导致大众不愿意积极地处理精神疾病。

在患者“不想治”“不愿治”,患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也发展不起来。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机构精神科病床总数约为67万张,平均每10万人拥有48张精神科病床。而这个数据在韩国接近100张,在日本接近200张。2020年我国拥有340万执业医师和68万执业(助理)医师,其中仅1.2%和1.0%在精神科,同样远低于日韩等国。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