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3 13:59:05作者:歧正来源:医药经济报
4-5月,大健康产业的高管变动依然频繁。除了明星企业商业高管的变动,研发领域高管人事变动也引发行业关注。这些高管变动的背后,除了受带量采购、创新研发这些大环境因素的驱动,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商业——
默沙东高管回归
4月20日,默沙东宣布,离开公司9个月的原默沙东中国区总裁罗万里将于今年8月1日回归,担任默沙东人类健康事业部国际市场总裁,并加入默沙东执委会。早在3月31日,罗万里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箕星药业官宣,原辉瑞中国首席运营官吴琨就任其首席商务官。
罗万里和吴琨都是顶尖商业人才,前者此前放弃了默沙东美国总裁职位,加入创新药企箕星药业,后者则有实力角逐辉瑞中国总裁,一家还没有上市产品的初创公司能同时拥有罗万里和吴琨两位职位存在重复定位的顶尖人才非常少见。
现在罗万里将回归默沙东,谜底终于揭开。箕星药业招聘吴琨时,估计罗万里已经向董事会表达了去意,而吴琨愿意加入箕星药业,恐怕也是冲着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而来,下一步吴琨接任箕星药业首席执行官是大概率事件。
诺华制药总经理履新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诺华。4月4日,诺华全球宣布诺华制药与诺华肿瘤合并,对组织架构进行重组,这是非常大的动作。诺华制药和诺华肿瘤虽然在诺华旗下,但都是年销售额高达百亿美元级别的独立公司,这一重组和两家大公司合并没什么区别。诺华的预期是通过重组,降低其高于制药同行的销售和一般管理费用,预计每年能够节省10亿美元,带来内部整合以及更敏捷、广泛的协同效应。
重组通常伴随高管变动,根据诺华4月4日的公告,原诺华肿瘤总裁Susanne Schaffert和其他两位全球高管黯然离去。此次诺华全球重组对诺华中国的高管团队有什么影响?未来接管诺华中国的会是诺华制药中国总经理张颖还是诺华肿瘤中国总经理Isabel Afonso?4月22日,靴子落地,张颖被正式任命为诺华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兼董事总经理。下一步,值得关注的大概是,两家公司副总裁级别的高管会有哪些变化?
强生招募数字化高管
除了顶级外资药企,跨国大械企也有变化。4月26日,GE医疗中国副总裁、首席创新官、首席技术官戴鹰正式离任,次日即无缝衔接地加入同样顶级的跨国械企强生医疗担任副总裁、首席数字官。
客观来说,GE医疗的器械、大设备更多,从事数字化创新的空间更大,而强生医疗科技旗下三大平台相对独立,且耗材居多,强生医疗总部的首席数字官能够发挥的空间有限。不过,前期强生医疗器械正式更名强生医疗科技,官宣要“在当下数字化进程的时代里重新构想人类健康的未来”,这是否意味着强生医疗科技后续在数字化领域会有更大的举措?且拭目以待。
接任戴鹰的是GE医疗全球CT硬件研发总经理兼中国CT研发总经理孙旭光,与采购出身、商业化能力背景更多的戴鹰相比,孙旭光在研发领域拥有更丰富的经验,这是否意味着,GE医疗的数字化与创新将更看重与产品的结合,其数字化战略有何具体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研发——
恒瑞医学官掌舵君实研发
除了商业领域,研发领域也有不少高管人事变化。
4月20日,恒瑞医药原首席医学官兼副总经理邹建军加入君实生物担任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这一消息在业内最为重磅。邹建军自2015年加入恒瑞医药后,一直担任首席医学官。对于此次离任,坊间有不少说法,把恒瑞诸多产品研发成果的得失归到邹建军身上,甚至猜测他是因为恒瑞近期研发表现不佳而离开。这可能是对药企内部分工的误解。
一般来说,药企的研发部门负责产品上市前的研发、临床试验以及上市后的新适应症拓展等,医学事务部一般负责商业化支持。恒瑞医药负责研发的是研发总裁张连山而不是首席医学官邹建军,邹建军对新药研发的贡献有限,得失都不能算在他的身上。
对于一家药企,特别是国内以研发为导向的药企来说,研发部门更为重量级。邹建军离开恒瑞自然被猜测与恒瑞近期股市表现腰斩后的内部压力有关。而加入君实生物以后,邹建军既管理医学事务又负责研发。虽然君实生物的研发体量至少比恒瑞医药差一个量级,但能够管理研发,对邹建军来说,无疑是本质的不同,只是医学事务背景的高管能否成功掌舵研发且待观察。
美敦力研发副总裁就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美敦力公司研发副总裁的人事变动。美敦力是心脏器械等领域的全球领导公司,去年10月美敦力原研发副总裁彭扬加入内企爱朋医疗后,这一岗位悬空许久。
5月2日,原飞利浦睡眠和呼吸护理业务副总裁王熙加入美敦力,担任中国研发副总裁。在加入飞利浦之前,王熙还先后担任过GE医疗全球CT事业部总经理、生命科学细胞分析事业部总经理、锐珂医疗公司健康全球X光解决方案总经理及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等职务。
——趋势——
数字化必须解决问题
近期这一轮人事变动,体现出三点特征:
首先,诺华的重组不是孤例,而是近年来全球大药厂重组浪潮中的一个缩影。2020年,辉瑞剥离仿制药和老产品,与迈蓝成立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公司晖致制药。2021年,默沙东将老产品剥离分拆,成立欧加隆制药;同年,强生宣布将消费者健康业务剥离成立一家独立公司。2016年,诺华宣布分拆诺华肿瘤和诺华制药,6年之后,决定重新合并,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诺华还在评估是否将旗下仿制药公司山德士出售。预计今年夏天,葛兰素史克也会将其消费者健康业务正式剥离,成立一家叫做Haleon的公司。
全球规模的重组必然联动中国高管的架构重组。晖致制药、欧加隆制药等公司成立带来一波密集的高管变动。未来原诺华制药和诺华肿瘤的高管如何重组?山德士一旦出售将会引发怎样的高管变动?值得行业关注。此外,旗下拥有不少老产品的公司,比如罗氏、阿斯利康、赛诺菲,会不会也在酝酿类似举措?
其次,随着创新成为行业的主要驱动因素,研发人才机遇与挑战并至。无论是走势虽略显颓势、但对高端研发人才需求仍存的BioTech企业,还是相对低调、需求持续走旺的内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研发高管人才需求依然旺盛。研发人才有没有足够眼光挑准真正有潜力的公司,加入后能否发挥能力,推动产品的持续研发,或者有没有真材实料做出新产品,都是对面临巨大职业机遇的研发人才的切实挑战。
最后,整个大健康产业对数字化的认知要回归清醒与理智。从3月腾讯医疗高管“下嫁”辉瑞,到4月GE医疗负责数字化高管加入强生医疗,都折射出行业的一些困境。笔者这么说并不是给数字化泼冷水,数字化对整个产业的长期影响巨大。
当下,无论是在医药企业还是器械企业,数字化都应该扮演具体的角色,有清晰的需要依赖数字化解决的问题清单,而不是喊喊口号“我们要拥抱数字化时代,唯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
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新产品研发、医保准入和市场销售,在这三件事情中,尤其是在市场销售,数字化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跳开这些来空谈“我们去拥抱数字化、拥抱变化”,背后的动机着实令人怀疑。
4-5月官宣创新药企高管重大人事变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