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标规则公平化不刹车

发布时间:2022-05-23 10:07:03作者:秦和来源:医药经济报

硕果结,前路艰,守初衷


第二批集采中标执行的市场数据近日公布。虽然从2020年4月底开始算(第二批集采中标结果开始执行),至今只能获得一年半的数据,但这些数据足以管中窥豹,初步看出集采对医药市场的影响。

至今,国家集采已进行了六批,尤其是第一批和第二批集采,已经完整实施了超过整年,其市场数据可以较好地量化和总结集采政策带来的影响。

集采产品市场启稳

第二批国家集采的32个中选产品2019年(集采之前)总销售额为437.11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32个产品总销售额为254.28亿元,总体萎缩41.83%。与2019年相比,第二批国家集采32个产品销售额下降66.38%,但是,其中仿制药销售额较2019年仅下降22.24%,销售量却比2019年增长1.52%;如果再与2020年相比,仿制药销售额和销售量则分别增长0.22%和7.10%。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进入集采以来仿制药总销售额和销量的触底反弹,是集采产品经过初始剧烈变革冲击后逐渐恢复活力、市场启稳的信号。

市场启稳不但带来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一些人的后顾之忧。有业界人士曾担心,国家集采让价格下降如此惨烈,可能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和药品的供应,甚至进而提议减缓国家集采的推行力度。

规则改变慎之又慎

最近省级集采确实发生了些许变化。如省级联盟集采,改变了单纯比价(以“最低价中标”)的基本方针,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竞价规则,有点向过去各省招标回归的意味。

但是,正是这一点体现出国家集采与以往招标的根本性差异。试想,如果过去省招、地方招能行,何来国家大张旗鼓地带量采购?

随着前几轮国采陆续到期,续标工作都由省级层面进行,续标方式也不尽相同。由于价格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因此国家集采所倡导的不用公关、不用做工作、仅凭实力、只看价格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就会减弱。产品能否中标就不只是看报价高低了。

需要重视的是,影响因素复杂化,就有了让人联想的空间,“降价”这一集采焦点也就黯然失色,不再有那种“是骡子是马最后以价格底牌见分晓”的紧张刺激性,企业侥幸心理增加。尤其是大企业,可能挟各种资源优势自重,对试图颠覆其市场统治地位的中小企业进行降维打击甚至碾压,后者的创新积极性会严重受创。

这就需要各地政策制定者对规则改变慎之又慎。无论怎样集采,公开、公正、降价、惠民是大趋势。采购规则可以灵活多样,但采购的宗旨万变不离其宗,更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应该说,从单独的国采过渡到国采和联盟采购相结合是一种新思路。但是,考虑到体量分散、各地情况不一等因素,价格降幅能否像国采一样达到预期仍需拭目以待。这就需要省级集采充分领会国家政策,不改初心,成为国家集采的同向跟进者和有力补充,切不可走回头路。尤其在非过评药品、生物制品和中成药这些探索性强、情况复杂的集采中,要以最大的勇气闯出一条出路。

三年实践证明,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国家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市场高速发展、价高量大动辄销售额几十亿元的生物药(以单抗药为代表)尚未进入集采。

集采进入一个新阶段,有关部门不能松懈,更不能踩刹车。最近一些反常的现象和倾向,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