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恒瑞经营卡点医药新政

发布时间:2022-05-16 15:45:54作者:张渝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恒瑞发布年报后动作频频,继新的人事任命后,又开辟“第二战场”,旗下瑞石生物完成近1亿美元A轮融资,推进在自身免疫及炎症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全球临床开发,不断刷新行业热搜。


重塑创新药企形象


2018年恒瑞对市场的判断是:“我国以化学药品制剂占主导地位的药品市场容量继续扩大。其中,仿制药仍占主导,自主研发的药品也有所增加。”2019年和2020年的年报仍持此观点:“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品制剂仍占据我国药品市场容量的主导地位。”2021年以前,恒瑞一直认为,仿制药是现金牛,并且身体力行地投入其中。

2021年起,公司年报花大篇辐解释了仿制药市场的变化,认为“仿制药带量采购逐步踏入深水区”,而“公司存量仿制药销售收入加速下跌”,并将2020年讲到的“具有核心价值的高端仿制药”细化为“首仿、难仿及改良型新药”。

对比国家医药政策,恒瑞基本踩着点,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重构“创新药公司”形象,被称为“医药界华为”。按照目前恒瑞现金流规模,预计公司3~5年内不会出现大问题。


销售优化保留“资深”


近年,恒瑞的员工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至2021年初达到顶峰的2.89万人,之后开始裁员。年报显示,2021年恒瑞减少4412人(占比18%),若加上每年正常离职人数,并考虑上年应届生招聘储备,实际“优化”人数很可能达到五六千人。受影响较小的人员主要是研发和生产类,但若考虑前述人员增长率惯性,很可能也有“优化”行为,2021年的裁员应该波及所有部门,尤其是销售、财务和行政人员。

总体而言,2021年销售人员人均实现196万元销售额,与往年相比仍有所增长。即使销售额下滑到2018年的人均143万元也可以接受,但这不能简单得出恒瑞成功地“用裁员换时间”的结论。

另一组数据可以进一步剖析本轮“优化”。年报显示,2022年初恒瑞员工构成,博士增加158人,硕士减少265人、本科减少2326人、大专及以下减少1998人。高考扩招从1999年开始,恒瑞的大专及以下员工数量自2016年以来均维持在40%左右,“优化”后仅下降1.07%。可见,恒瑞保留了大量老员工。若后续转型成功,恒瑞可能面临比其他公司更严重的“功臣宿将”问题,对实控人的代际传承带来更多挑战。


短期关注国内市场


针对专业推广与合规,恒瑞在2021年年报中进行了科普,即数据优势落地、品牌与口碑、上市后研究、营销模式数字化转型与网格化合规管理体系。在人员优化方面,恒瑞选择留“老人”与换“思想”,因此,管理团队将面临巨大压力,类似政委和指导员角色的人才愈发紧缺。这也意味着实控人将越来越多地关注销售团队的稳定性。

从销售团队的学历优化比例来看,现有销售团队的任务更多是守成。待重磅创新药上市,再用重金寻求销售精英尽快获得销量,似乎已经成为未来的潜在选项。

国际化方面,尽管恒瑞加强了医学团队建设和产品“出海”布局,但仍偏保守。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注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主要看重成熟的国际医药市场。但欧美医药市场大多依赖资本力量进行兼并,这与恒瑞在国内资本的逻辑不一致,且存在被资本反噬的风险,因此国际化之路仍然很长。这就意味着,恒瑞短期内主要关注国内市场,只有在新靶点、新药物出现时,国际化才可能全面加速。


QQ图片20220516154510.jpg


点评<<<


2015年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这种转型可能持续到2025年或2030年。这一转型期的主要特征包括:

第一,行业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Biotech类药企纷纷创立,活下来的Biotech类企业或并入Biopharma,或成长为Big Pharma;另一方面,传统药企分化,向上成长的如恒瑞医药,更多企业处于挣扎状态。

第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代替部分人员,规模药企用人大幅减少或裁员是正常状态。

第三,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是一个渐进的不断试错的过程,恒瑞医药这几年的操作就集中体现了这个特点。转型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使有高瞻远瞩的CEO也不能直接跨过试错和渐进两个阶段。近两年,新冠疫情掩盖了医药行业的很多矛盾,也制造了很多矛盾,但产业大势仍然是底层规律。(弘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