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全链化与国际化各自精彩

发布时间:2022-05-09 10:07:56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韩泽来源:医药经济报

CRO两巨头同日发布亮眼一季报

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最近同一天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两家CRO头部企业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总收入84.74亿元,同比增长71.18%;扣非净利润17.14亿元,同比增长106.52%。泰格医药营业总收入18.18亿,同比增长101.55%;扣非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65.31%。

一家营收增长更快,一家扣非净利润增长更快,成绩单看起来相当亮眼。那么,漂亮业绩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去年7月以来的行业冲击是否已经度过?未来何去何从?

高增长有底层逻辑

近年CRO领域一直火热。有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951亿美元,2014-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0%;而中国的CRO增长更快,2014-202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14亿元。

CRO高增速的背后,是单个新药平均研发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大型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的不断下降。前者从2010年的11.9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25.1亿美元,而后者则从2010年的10.1%下降到2020年的2.5%。

由此,药企降本增效需求强烈。

然而,创新药研发作为人才密集型的创新驱动产业,其人力刚性成本以及管理成本随人员扩张而增长,导致“规模不经济”效应。加上难度较低的创新领域已经被逐一发掘并成为“红海”,创新药研发“低垂之果”已越来越难摘。这些都是CRO在创新药研发产业链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在国内,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或鼓励或倒逼企业转型创新,大量的创新药领域的“海归”人才带着知识与项目回国创业。庞大的创新需求推动着CRO行业蓬勃发展。

再加上新冠疫情下,抗疫药物与疫苗的研发需求,也助推了现阶段CRO业务高增长。比如药明康德2022年一季度化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2.11%,当中就有新冠相关项目的功劳;在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就降到了52.3%。

行业冲击股票大跌

然而去年7月,如此欣欣向荣的CRO承受了不小的冲击。

2021年7月2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强调药物研发应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新政的指导下,许多药企很可能会削减部分项目。再加上指导原则中“更优治疗”相关要求,对研发的质量要求大为提升。这导致CRO面临项目可能减少以及项目越来越难做的境况。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明显,国内CRO上市公司的股票开启了下跌通道。药明康德“五一”假期前A股收盘价为103.23元,较2021年7月初下跌35%;泰格医药则下跌了54%。

两个方向大有作为

那么,CRO何去何从?纵观国内CRO公司,可以大致看出两大发展方向。

一是全产业链化。在CRO行业中,根据新药研发流程细分成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注册审批等环节,CRO企业的业务可能涉及上述一个或多个细分环节。

例如,药明康德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全产业链布局的CRO公司,即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注册审批均有业务,并且是这些领域的代表性CRO企业。而泰格医药主要是临床研究领域,其最大的两个业务板块分别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CTS)、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CRLS)。但泰格医药似乎并不满足于此,近年来陆续拓展了临床前CRO业务。

随着外包服务的不断成熟以及渗透率的不断上升,对于新药研发而言,从前端到后端都存在需求。前端的服务往往可以为后端进行客户导流,因此,全产业链发展的CRO企业,不同环节的业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协同效应。这种效应也是不少CRO公司在初始业务站稳脚跟后,开始沿产业链进行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是国际化。从前面提到的全球和国内CRO市场规模可以看到,国内CRO企业规模虽然快速增长,但占全球比例仅3%~4%。可见,对于CRO而言,真正的大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例如以国外客户为主的药明康德,其体量规模远远大于国内客户占比更大的泰格医药。

国内人效亟待提升

除了大发展方向外,CRO公司还需要不断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包括人才储备、交付能力、客户积累等。

CRO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人才对企业而言极为重要。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在研发人员数量上差距较大,前者2021年末研发人员数量达28841人,而泰格医药仅827人。

虽然泰格医药研发人员数量远远不如药明康德,但其单人产出(营收/员工人数)却与药明康德差不多,均在10万美元/人左右。然而,这个数值与国际知名的CRO企业相距较远。如Charles River和IQVIA的单人产出均为18万美元/人左右,Syneos Health为19万美元/人左右,Medpace则高达25万美元/人。显然,在人效方面,国内的CRO公司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价值投资独具优势

除了这些常规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外,近年来,CRO公司的投资能力也受到关注。其实,CRO公司由于自身角色的特点,对创新药研发领域的价值判断有其独特优势。利用这种优势进行价值投资,似乎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例如药明康德2020年和2021年的投资收益就分别达到6.06亿元和13.56亿元,泰格医药也分别有2.84亿元和3.12亿元。

而对于CRO公司而言,价值投资究竟以投资收益为目标,还是以产业布局为目的?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