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9 14:39:34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纵观全球药品研发创新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四大特点:全球药品CRO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全球药物研发领域从“群体治疗”向“精准治疗”演变;新模态疾病疗法显著增长;新冠疫情下全球药品研发资本化成药品创新领域的催化剂。”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在4月28日线上召开的第3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提出,当前,中小型研发公司收入增长乏力、研发投入压力加大,全球新冠疫情下债务风险上升促进R&D公司并购频发。
国内外趋势同中存异
从全球药物研发疾病领域占比情况来看,随着精准医学的兴起,肿瘤药一枝独秀,到2019年为止,获批肿瘤生物标志物超过160个,针对分子靶点的关键性临床试验超过90%,肿瘤药物管线占比逐年增加。从治疗疗法来看,传统小分子药物占比逐年下降;抗体疗法占比接近传统小分子药物,进入稳定增长期;细胞与基因疗法、寡核苷酸、疫苗、蛋白质疗法等新模态疗法显著增长;合成肽疗法占比下降。全球药物管线总量保持良好增幅。
聚焦到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宗云岗认为,“随着药品创新政商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药品申报和审批速度进一步加快,创新药在我国与国际市场上市时间进一步缩短。与此同时,药品创新CRO企业基础庞大,市场表现活跃,新兴创新企业活跃度成为行业风向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肿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等领域用药成为行业的主要研发创新增长点。从研发管线看,国内研发领域趋同全球。肿瘤领域依然是国内研发热点,热度高于全球;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热度也高于国外;但风湿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占比明显低于全球。从不同临床阶段看,国外上市药物领域分布更为分散,中国申请上市的药物主要涉及肿瘤、消化、呼吸、风湿免疫、感染等领域,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疾病谱发展阶段。
差异化竞争精准发力
“不过,目前国内药物发现和临床前CRO渗透率较高,而美国则是临床前和临床阶段CRO渗透率较高,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CRO水平与美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国内药企的新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且以me-too和me-better创新研发为主。”在宗云岗看来,需要警惕“高水平重复”的扎堆研发竞争。例如,PD-1重点企业适应症布局越来越重叠,跟进者越来越多,预计PD-1单抗未来的渗透率空间有限,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
中国药品创新需要差异化竞争与新赛道。扎堆研发会使价值下降,差异化研发策略是企业可选择之路,建议关注满足临床价值的药品开发,例如改良型新药、儿童药、罕见病药物以及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等。宗云岗预测,中国新药创制在“十四五”或未来十年间必有较大突破,中国新药研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放大,精准治疗模式下,中国药品创新部分赛道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