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许铭:医药公共产品全球供应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4-28 10:28:03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20428102352.jpg


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疫苗正在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

何谓公共产品?其属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全球公共产品必须体现国际合规、具有可及可负担,较高成本效益比、规模和可持续三大特点,这也是医药类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

实际上,公共产品与国际卫生援助密切相关。据统计,新冠疫情前,国际卫生援助的规模每年约300多亿美元,年增幅约1%~2%。联合国机构、其他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政府等是国际卫生援助的主要出资者和组织者。按疾病分类:国际采购中,抗艾滋病、抗疟疾及结核病都是采购量最多的产品。

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进入国际公立市场采购的重要性。截至2022年2月底,中国药品已获得WHO预认证的有8个疫苗品种,占WHO疫苗预认证数量的3%,而原料药获得56个预认证,这一比例为36%,制剂方面则有45个预认证(占比7.2%),还有体外诊断试剂获得8个预认证(占比7.6%)。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公立市场的竞争日渐形成规模。

然而,在哑铃状的产业格局中,大宗原料药、仿制药与原研药是两端,中间是仿创结合的药物,且正从左向右渐进转变,中国医药企业该如何做好全球定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许铭认为,作为公共产品首先要国际合规,如果被国际组织或机构采购,必须熟悉国际组织的招标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采购主体,目前中国企业参与的采购产品,从金额来看已跃居至第三位,仅次于印度、美国;全球基金则是另一重要的公共产品采购机构,中国企业采购金额已排在第五位。

那么,医药类公共产品的供给该采取怎样的路径?许铭的观点是,熟悉招投标方面的游戏规则至关重要。全球医药公立市场,国际机构推动了全球很多药品和疫苗可及性促进机制,这些机制大大促进了医药类产品的开发。

如结核病药物的开发,因这类药物以捐赠为主,利润空间少,企业没有研发积极性,且研发周期长、难度大,这些机制都鼓励药企重视产品开发。药品专利池组织(MPP)就是典型案例,当遇到重大突发传染疾病时,通过与原研药企就药品专利的自愿许可进行谈判,原研药企将药品专利放入专利池中,约定的仿制药企向MPP申请获得专利池中的专利实施许可,生产并向中低收入国家供应仿制药,提高公共产品可及性。我国也有企业进入MPP,这一模式在促进急缺药物的可及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还有疫苗知识产权、技术和转移库;医药产品开发合作伙伴及疫苗的先期市场承诺等都将推动公共产品的可及性。可见,在选择路径中,高质量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自身竞争力是前提基础,内外生态是能动环境,合规约束是基本范式,分工协作,资源整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