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吉非替尼:开启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精准医学时代

发布时间:2022-04-25 15:57:12作者:刘隆臻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20425155331.jpg

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其中有80%是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的研发和上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第一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不仅仅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它也开创了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的先河。

吉非替尼的研发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中期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进行手术,这时候化疗就成为了主要治疗手段。传统铂类等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生存期较短,而且药物副作用大,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

直到研究人员发现,很多肿瘤细胞中EGFR蛋白存在过度表达,这跟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重要过程有关。随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被研发了出来,第一个药物就是吉非替尼。它通过与细胞膜内的酪氨酸激酶区域结合,阻断EGFR的传导信号,阻止EGFR依赖的细胞增殖,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上市又撤市

吉非替尼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后,本以为可在抗肿瘤治疗药物领域大展手脚,但一个临床试验将其带入质疑中。吉非替尼在美国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表明,它的总体生存率与安慰剂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基于此,该药厂家主动将其在美国市场撤市。

生物标志物诊断带来新曙光

2004年,有研究人员发现,在亚洲人群和非吸烟者中吉非替尼表现良好。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人群中EGFR基因变异的比例较高。随着更多的临床试验开展,科学家才发现,吉非替尼对于EGFR基因突变人群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显著延长这类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而且副作用较传统化疗药物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9%),其次是皮疹(6%)。而且没有在这些长期用药患者中观察到用药的晚期(滞后性)毒性,如心脏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或者出现第二癌症。

吉非替尼由此从二、三线治疗药物进军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特别是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想要达到最佳疗效,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才能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吉非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用期间,应注意避免与CYP3A4强诱导剂或强抑制剂联合使用,以免影响药效。

结语

吉非替尼的研发和上市不仅仅是一个新药的产生,更是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第一步,后续还会有大量的靶向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上市,希望未来个体化治疗发展越来越规范,给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QQ图片20220425155357.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