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行业翘楚共探战略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2-04-20 14:26:48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 马飞 陈淑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20420142622.jpg

[嘉宾]

汤  亮  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董事长

谢粤辉  先健科技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徐  珊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

江洪伟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副主任


医疗器械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监管科学的发展亦开启了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医药经济报》特邀行业专家共议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力点,把脉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趋势。


汤亮:良好制度设计塑造强劲生态

政策面将极大增强注册企业的自主权和市场竞争力,企业需根据医院和医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产品形态,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鼓励和刺激创新发展

近期,监管部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概括起来就是监管更严、发展机遇更多。在内容和设计方面有很多创新,对医械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如医械注册人制度是这次修订的核心制度之一,这是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现代医械管理制度,核心要义就是医械注册人是医械产品的“出品人”,要对医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承担“全责”。这将极大增强注册企业的自主权和市场竞争力,企业需根据医院和医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产品形态,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鼓励和刺激创新发展。这个制度全面实施后,有望给产业带来巨大红利,医械企业将会因为良好的制度设计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

以左心耳封堵器等高端医械为例,现代意义上的手术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高端医械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减少人为犯错几率并提高精准度。奥盛集团看好这一市场,投资的上海普实医疗左心耳封堵器2019年获准上市。普实医疗实现A股IPO后可整合一批布局临床创新应用的中小企业,实现临床应用扩张与市场放量。

长三角地区目前已跻身全球医械领军集群,具有较好的产业链基础和研发实力,尤其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前景更令人期待。但是,相较全球领先的高端医械产业集群,长三角在研发投入、资本活跃度等领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且长三角地区在制造业上的成本优势正在消失,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医药医械领域的创新研发活动多数是由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带动。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出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是长三角地区医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此外,要巩固长三角已形成的心血管、影像设备产业优势,以龙头为主导深耕血管、神经、电生理领域创新,重点推进电子、AI与医械跨界融合,孵化下一代基因测序、智能影像、手术机器人等前沿初创。聚焦增量空间广阔且取得技术突破的结构性心脏病等领域,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慢病管理设备等。

创新是必由之路,尤其是当前带量采购常态化压缩了销售渠道,大幅降低药品、医械耗材的销售价格,这可能引发行业价值链重组,成就一批企业,同时也会淘汰一批企业。这就需要企业保持清醒头脑,盘点自身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确定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能够长期发展的企业战略。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加,高端医械的需求还会快速增长。

很高兴看到NMPA南方所的《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呈现了我国医械产业主要热点领域的发展状况,涵盖了医械产业政策法规、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细分领域发展现状等,披露了大量有价值的行业数据。该报告回答了产业现状如何、机会在哪里、行业面临哪些挑战等问题,对医械产业界和政策制定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谢粤辉:高质量国际接轨直面难关

学习世界一流的质量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中国医械产品走进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是大趋势;与国际同步接轨,尊重知识产权,才能使行业实现长久发展

近日,新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颁布,进一步细化了2021年出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是我国为了鼓励创新、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而引入的制度。经过前期试点,已在全国推广。新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提供具体的操作细则,将加快企业的产品注册,对生产和销售带来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步伐和产业发展脚步。医疗器械行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进入重视产品质量、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阶段,新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化、细致化监管实施细则,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向重视产品质量转变。

自国家局开通创新医疗器械优先审批审评以来,先健科技累计共有14个产品进入了创新通道,其中4个产品已上市,实现高质量专利布局1500余项,其中90%是发明专利。创新产品数量固然重要,但创新的质量更为重要,这需要企业拥有自己的国际IP,这样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

先健科技作为先行者,早在2012年就与全球医械巨头美敦力合作,学习其世界一流的质量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中国医械产品走进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是大趋势。

在创新创业这片热土上,先健科技在创业之初就明确了创新与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公司重视高质量创新和全球创新,积极引进国际创新人才。

国家鼓励科技企业走出国门,赢得海外声誉和市场。这需要围绕创新质量打造创新生态。如果企业都去做仿制产品,那将会打击真正坚持创新的企业。再次呼吁,国内要与国际同步接轨,尊重知识产权,才能使行业实现长久发展。

先健科技一直专注于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的微创介入治疗,重点研究方向是“三高、两梗”等疾病领域。随着我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开启新的治疗领域布局,像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都是威胁到千家万户健康的重大疾病。在现有治疗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急需企业开发出相关器械治疗产品。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尝试进入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后端康复,通过有效的慢病管理和防控措施,以缓解这些疾病带来的沉重医疗负担。

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要在两大技术难点上寻求突破:一是材料科学的突破,像冠心病治疗未来要走进可降解时代。

二是产品结构的创新,产品结构化的构思也要与材料应用相结合。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提升,以及本土化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我国极有希望诞生世界级的医疗器械企业。我们希望能够成为首批企业之一,为改善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做出贡献。


徐珊:临床价值引导开发适宜技术

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更应该突出的是解决临床诊疗问题,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诊疗效果。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通过医工紧密结合,开发民众可负担的适宜技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步入新发展阶段下,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及时地首发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之前也联系了协会联合参与,我们都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由于收集数据困难,之前医疗器械行业少有这种官方的综合行业报告,南方所的这本报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行业空白,不管是对监管者还是企业、产业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围绕促进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配套政策,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环境逐步提升完善,创新产品的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不断增加。

具体到创新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传统产品中,体外诊断、微创外科、高值植入物、新型敷料和生物材料等细分领域发展增速较快。二是新型业态不断浮现,市场运作模式更加丰富和灵活。例如,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的运营方式,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可穿戴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何找准医疗器械产品创新的发力点?个人认为还是要从解决实际的临床应用出发。其实创新的想法层出不穷,包括新的原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医疗器械产业上,一项技术可能参数上看非常领先,但是否带来了更优的临床价值?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更应该突出的是解决临床诊疗问题,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诊疗效果。所以应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通过医工紧密结合,开发民众可负担的适宜技术。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下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指引。产品层面上,虽然现在很多医疗器械企业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产品中的很多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还是依赖进口。未来要想做到真正的创新发展,就要针对上游共性技术和关键零配件实现攻关和突破。

另外,突出临床为导向的意义,推动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转化也是重要发展方向。协会也在通过提供资源对接服务,积极推动医护人员开展研发和产业化合作,促进行业发展。


江洪伟:“政产学研”协同突破瓶颈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大产、学、研多方配合,加大电子、机械、材料、软件、信息技术等学科、产业与医疗器械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大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的力度,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自从2014年开启创新器械快速审批通道后,我国创新器械获批上市产品数量已从1个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35个,但总体来看,高端器械国产化率仍然较低。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现阶段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产品国产化率较低的原因包括:

一是国产医疗器械核心技术不足。尽管近十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长足发展,部分医疗器械打破了国外高端产品的垄断,但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核心零部件/原材料、关键技术上存在明显的瓶颈,造成目前“中低端产品占比较高、高端产品外资垄断”的局面。

二是高端器械企业研发风险高。一方面,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生产及控制工艺要求高、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同时还面临着研发失败、与市场需求脱节、研发出来卖不出去的问题。目前我国较多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较少、创新能力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医疗机构等,但彼此之间缺乏深度的协调、合作及有效的技术整合。

目前,在多个利好政策的促进下,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将提升自主研发、创新发展能力,努力钻研新技术,瞄准新需求,最终使得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向高端制造升级,逐步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始终将企业发展创新放在核心内容之一,面对外部的竞争环境,内资企业和产品亟需进行宏观规划和政策辅助,让创新活水释放出来。随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稳步发展,全产业链技术的不断进步,从高端设备、高值耗材、IVD到低值耗材都进行了产品的迭代升级,有了和进口品牌产品抗衡的能力,但很多细分领域仍然存在差距。在政策加持下,企业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创新产品研发进行国产替代,通过成本和创新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是为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有效缓解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低的困境。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大产、学、研多方配合,加大电子、机械、材料、软件、信息技术等学科、产业与医疗器械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大医疗器械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的力度,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打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瓶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