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全国统一大市场释放多重利好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9:57作者:本报记者 陈淑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嘉宾】

范长生  北京医药卫生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魏际刚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盘和林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黄立冲  国金证券(香港)执行董事兼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办人


QQ图片20220420101917.jpg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我国将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分析人士指出,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给各行业带来新机遇、新发展。


范长生:开放共享,解放生产力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这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利好。

其中,《意见》提出,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中国创新药企在政府支持与创新浪潮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前期研发的高投入和投入后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将极大促进社会创新与生产力解放,推动生物医药研发。

通过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土药企应优先立足国内市场,同时放眼全球市场,内外市场齐推进方能稳健发展。


魏际刚:高效韧性,升级供应链

   

《意见》对构建全国医药大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药品流通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各种标准不统一的局面。

《意见》提出,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有望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动药品流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进程,使得药品流通的流动效率更加高效并降低成本,对市场变化有更加灵敏的反应和战略支撑。

与此同时,《意见》在“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中提到,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新业态这三个行业的监管尺度会趋严,有利于推动药品流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产业链中间环节,医药流通企业的价值在于使上游高度分散的产品能够准确、高效地到达下游的各类终端。医药流通行业需要进一步升级与改革,推进医药流通的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打造高效、韧性的医药供应链,全面提升药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盘和林:安全开发,打通数据流

   

当前,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医疗寻求突破的重要方式,但数据只有聚集才会发挥效用,而之前割裂的数据存在于各家医院中,没有打通数据流通环节。因此,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市场,打通数据流通渠道。

《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医疗数据流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意见》针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实际上,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并不局限于医疗,很多行业都要理顺线上线下业态关系,打造公平环境,实现公平竞争。


黄立冲:鼓励原创,加快集聚化


过去,头部医药企业因为业绩持续高增长而被诸多机构投资者所看好。但进入2022年,近三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生物医药板块开始出现“降温”迹象。

生物医药是一个重投资的高科技产业,比如新药的研发上市,需要以10亿美元计的投资。如此规模的投资,需要打通资本市场的套现渠道才能驱动资金去冒险。然而,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仍未盈利的企业普遍属于“轻资产”或处于亏损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在可抵押资产以及风险评估上都不占优势,往往很难通过传统评估方法取得资本的支持。在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方面,《意见》提出,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依法发展动产融资,将有利于“轻资产”的科技企业实现融资,推动创新企业发展。

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衷而言,当前尤其是金融扶持创新药企方面情况不太理想。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包括:1.对外融资渠道变窄。近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中国概念股的审查越发严格,越来越多在美上市药企被认定有退市风险。2.创新药企业在目前的A股、港股表现不佳,很多投资者认为,持续烧钱投入研发、然后通过药品上市或对外授权方式产生大幅收入的模式不可持续,二级市场需要时间恢复信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扶持部分真正具备强研发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转变能力的创新药企,未来这个市场将进一步集聚化并进入淘汰机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