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4 15:18:02作者:李旭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药物加工技术,其目的是增加疗效、降低毒性、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洁净药物、便于储存等。在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落后,中药炮制只能按照中医理论由人工进行,要想炮制效果恰到好处,需要炮制人长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一个专业的炮制技术人才十分宝贵,其成长耗费时漫长,所掌握的炮制技术也多作为资本据有或秘密保守,不轻易传人。长此以往,中药炮制人才稀少、青黄不接,时至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今天,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很好地改善。而随着老一辈的炮制技术人才不断故去,技术传承还面临断层的危险。
炮制是关系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炮制出来的药材好,药才好。所以,“抢救”中药炮制技术、培养炮制人才刻不容缓。师带徒,特别是名师带徒要作为重点工程来抓。然而,师带徒的培养方法是慢工出细活,很费时日不说,培养的人才也很有限,难以适应目前中医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依靠科学技术逐步取代人工炮制,至少能实现“四个更优”。
储存更便利 制冷、制热、加湿等科学技术相比于人工方法,能更好地掌控中药材储存中的通风、保湿、温度。
洁净更卫生 科学技术参与中药材洁净环节,则将中药卫生等级提升了一个档次。
温度更可控 在炮制技术中,难度最大的是炒、烫、炙、煅、煨。因为在这些炮制过程里,涉及药材的颜色、温度、形状的把握,比如有一味中药炒到表面焦黄入药的效果最佳,要达到这个颜色,需要文火、中火还是武火?这在传统工艺中都需要炮制人才的主观判断。但若用科学技术如色谱仪取而代之,可轻松进行颜色比对,掌控了炮制温度,火候自然精准可控。
质量更稳定 不言而喻,凭人的眼睛和经验观察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的颜色、形状变化,调控火候、温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今,人工炮制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中药质量的一个短板。只有中药材炮制标准化了、规范化了,中药材的高质量才能登上新的台阶。
综上,用科学技术取代中药材人工炮制,一是可大大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中药材炮制的产量,提高中药材炮制的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中药材市场的需求。二是有助于实现中药材炮制的标准化,使中药材的炮制更规范。然而,用科学技术取代中药材人工炮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定标准 确定众多中药材的炮制标准是个浩大的工程,这个过程要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实践进行,也需要名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炮制技师合作。只有把这个标准定了,科学仪器才能有的放矢。
2.造仪器 科学的炮制仪器也要根据中医理论改进,或者重新制造。这又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配合工作,需要打“组合拳”。
所以,实现中药材炮制技术的科学现代化要有紧迫感,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抓。拖延只会造成被动,丧失中医药发展的良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