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优质优价集采反哺中成药品牌升级

发布时间:2022-03-14 14:22:01作者:易楚斌来源:医药经济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提出科学开展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应区别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生产的中成药,优质药品给予优价,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QQ图片20220314141930.jpg


中药材优质优价已成常态


与中成药一样,中药材质量标准对品质的规定主要是外观标志,即规格和等级。规格的划分方法有5种:

一是按加工净度和方法划分。如带有表皮的山药称“毛山药”,除去表皮,用木板搓圆、晒平、打光等加工而成的称为“光山药”,光山药的药用价值高于毛山药,价格自然比毛山药贵。目前,毛山药价格19元/500g、光山药35元/500g,几乎差一倍。

二是按采收时间划分,三七按不同采收季节分为“春七”和“秋七”,“春七”品质优于“秋七”。

三是按生长期划分。如连翘根据采摘果实的早晚时间不同,分“老翘”和“青翘”,老翘的药效优于青翘。

四是按产地划分。如白芍分杭白芍、毫白芍和川白芍,杭白芍品质最高,川白芍最次。但由于杭白芍和川白芍产量低,目前市场上用的都是安徽产的毫白芍。

五是按药用部位形态划分。当归取其根的部位可分为归头、归身、归尾和全归,部位不同,药效不同。

除了规格,药材还有等级之分。品质最优者为一等品,较佳者为二等品,然后依次为三等品、四等品,最次者为末等品。以三七为例,500克20头以内为一等品,500克30头以内为二等品,30头以外就是末等品了。

既无规格又无等级的药材被称为“统货”,又可分为精选,比如白花蛇舌草,精选12~14元/500g,统货9~10元/500g;金银花统货110元/500g,精选特级180元/500g,一级160元/500g,二级150元/500g。可见,优质优价已经成为中药材常态。

 

中成药优质优价符合常理


2001年国家计委(发改委的前身)发布《关于单独定价药品价格制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同种药品的,可以申请单独定价。单独定价实行了15年之久,很多中药优质品种受益。药品价格取消政府定价后,全国实行医疗机构自主议价,鼓励产品品质优者价高。

同时,2001年开始的药品招标,无论省级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只要有评分标准,质量分都占较高比重。质量分包含企业品牌度、企业产值规模、有没有产品质量事故等。质量分高的企业基本都能中标,中标价格不错,可见行业主管部门也认可优质优价。

2021年湖北中成药十九省采购联盟集采,共有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尽管如此,主管部门在制定集采规则时,确保药品质量仍然放在重要位置。在这次集采中,长兴制药的至灵胶囊降幅1.4%中标,部分品牌企业的优质产品中标价格还有增长,这些产品都是优质优价的典型。

 

产品优质,企业才有生命力


任何商品都有优劣,中药材也不例外。是否合格是基本的优劣区分。药材的规格不同,等级也不同,体现的就是优质优价。质量优良才能有好的价格,才有永久的生命力。

同理,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生产的药品,才有好疗效,才能获得患者认可。次等药材生产出来的药品,疗效肯定大打折扣。中成药和化学药不同,其源头是农副产品,质量控制难,成本高,变化比较大。同一品种不同生产厂家因药材产地不同,采集、加工、生产设备、制造工艺等有差异,质量疗效就存在差异。

随着药品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药品优质尤为重要。四川某药厂曾经风光无限,全国各地低价中标,以次充好,生产假药劣药,遭到国家监管部门严厉处罚,这几年已经销声匿迹。药材、药品用于治病救人,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优质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才能永葆企业生命力,优质优价天经地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