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四大临床进展孵化潜力重磅药

发布时间:2022-03-14 14:14:40作者:综合编译/廖联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尽管新冠肺炎仍是全球医药界应对的头等大事,但生物技术领域也没有耽误推进其它药物的研发工作。值得关注的是,有几种致幻剂、干细胞药物和多种基因编辑技术药物在早期临床中显示出其在治疗精神疾病、慢性病和遗传病上的前景。

C&EN网站对此进行了梳理,目前有些药物只取得了初步数据,仅针对少数人进行了评估,还需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其取得成功,影响将是巨大的。


致幻剂有望治疗精神疾病


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和生物技术公司认为,有些致幻剂可以帮助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021年,有两项研究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证明两种致幻剂或许可以获得医学上的合法性。

2021年5月,MDMA(通常被称为摇头丸或莫利)被发现是治疗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一个潜在突破口。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Ⅲ期研究,纳入了90名接受多次谈话治疗的患者,试验期间分别服用MDMA或安慰剂。该研究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结果显示,三个疗程后,服用MDMA的患者中有67%病情得到了改善,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中只有32%病情得到了改善(不再符合PTSD的标准诊断条件)。不过,在递交上市申请前,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另一项研究。

2021年11月,英国生物技术公司Compass Pathways宣布其合成的裸盖菇素(一种在蘑菇中发现的致幻剂)对一些对传统抗抑郁药没有反应的抑郁症患者有效。该公司在一项纳入233人的Ⅱb期研究中,评估了接受谈话治疗的患者服用该药物的3种剂量的情况。结果显示,接受最高剂量裸盖菇素的患者在抑郁症的常见测试中得分较低,并且在为期12周的研究中与接受中等或低剂量药物的人相比,病情更有可能获得显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致幻剂并非没有风险。接受高剂量裸盖菇素的受试者中,超过80%至少出现过一种副作用,如头痛、恶心或疲劳等;少数人出现了自杀意念或故意自残、自杀行为。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药物是否与之相关,或在多大程度上引发了这些事件。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研究裸盖菇素、摇头丸和其他致幻化合物在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成瘾上的潜力。一些公司希望改良致幻剂,合成新的化合药物,既能保留治疗效果,又不会产生潜在的危险副作用。


体内基因编辑首试令人振奋


近年来,已有多个研究以CRISPR-Cas9为工具,编辑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的DNA,这种技术被称为体外基因编辑,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癌症和遗传性血液疾病。而在2021年,研究人员得到了体内CRISPR治疗的首个数据,在该研究中基因编辑系统在体内发挥了效用。

2021年6月,Intellia Therapeutics与再生元制药公布了使用CRISPR-Cas9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临床试验的首批数据。ATTR是一种遗传病,错误折叠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在体内堆积并损害器官。Intellia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NTLA-2001通过脂质纳米颗粒进行单次注射,其中包含引导CRISPR基因编辑酶到目的DNA位置的mRNA。一旦药物进入肝脏,CRISPR就像一把分子剪刀,切割TTR的基因,使其失去活性。

根据该公司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4周后,3名接受最低剂量药物的患者的TTR水平平均下降了52%,接受中等剂量药物的患者的TTR水平平均下降了87%。尽管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这些疗效能持续存在,但这些非常清晰的初期数据还是让研究者大感振奋,这首次表明体内CRISPR基因编辑是可以发挥效用的。

此外,2021年9月,Editas Medicine宣布了一项备受关注的早期研究的结果,该研究中有6名患有Leber先天性黑蒙的人接受其CRISPR基因编辑疗法EDIT-101的治疗。CRISPR-Cas9被编码于病毒载体中,并被注射到视网膜下以去除致病的DNA片段。

结果显示,低剂量的EDIT-101对视力没有很大的影响。Editas表示,接受中等剂量治疗的3个人中有两个人的视力得到了改善,但他们仍然被视为法定失明。有些人在注射后也会出现视网膜撕裂和出血。这些不理想的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还有改进的余地,Editas与Intellia都计划以更高的剂量对其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干细胞疗法重燃希望


经过十多年的停滞,基于干细胞的实验疗法正卷土重来。早期研究表明,将特定细胞植入人体内,有望成为针对一些慢性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2021年,该领域又有一些新进展发布,其中来自福泰制药的疗法备受关注。该公司在10 月公布了其1型糖尿病实验疗法的数据,尽管只是针对一个人的研究结果,但却大大超出预期:在输注由干细胞制成的胰岛细胞后仅90天,患者开始自行分泌胰岛素。该患者已经依赖胰岛素治疗了40年,而如今其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只有此前的约1/10。

2021年6月,干细胞疗法研发公司ViaCyte也宣布了其干细胞衍生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的初步结果。

同样在6月,拜耳的干细胞子公司BlueRock Therapeutics宣布其已开始一项Ⅰ期临床试验,在晚期帕金森患者中测试实验细胞药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是产生多巴胺的脑细胞缺失,BlueRock公司的疗法是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转化为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再把这些神经元植入大脑的壳核区域,即帕金森症中常见的细胞死亡区域。

2021年11月,Neurona Therapeutics的一项临床试验获得美国FDA批准,该研究中将把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制成的抑制性神经元植入对传统药物没有反应的癫痫患者体内。与此同时,iPSC疗法的研发吸引了不少企业布局,涉及的领域涵盖眼病、脱发、心脏病、肌肉萎缩症、骨关节炎和脊髓损伤等。


碱基编辑疗法启动人体试验


一种被称为碱基编辑的第二代CRISPR基因编辑即将推进到人体试验阶段。与CRISPR-Cas9像剪刀一样切割DNA以抑制问题基因表达或插入新的DNA片段不同,碱基编辑类似于铅笔,将DNA的一个核苷酸转变成另一个核苷酸。在介绍该技术的首篇文章发表后仅5年,Beam Therapeutics获得了FDA的批准,开展碱基编辑治疗镰状细胞病的研究。

镰状细胞病是由血红蛋白基因的单一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限制了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并使红细胞变形为镰刀状,聚集在一起堵塞小血管。Beam公司将利用其碱基编辑技术引入一种保护性突变,使血细胞产生胎儿血红蛋白,这种蛋白质将作为成年人正常血红蛋白的替代。Beam将对从人体中取出的造血细胞进行编辑,然后重新输注这些细胞,即将开展的Ⅰ/Ⅱ期试验将测试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一家碱基编辑公司Verve Therapeutics,于2021年在《自然》上发布了在猴子身上所获得的有前景的临床前数据后,将在今年开始其首次临床试验。

在上述动物实验中,稍微改变猴子的基因就能降低PCSK9的水平,进而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约60%,持续至少8个月。Verve计划首先在患有会导致高胆固醇水平并增加患心脏病风险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测试该疗法,其希望最终将该疗法用于更大范围的人群,即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成年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