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关注中医药发展,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

发布时间:2022-03-09 16:02:18作者:文在信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要素向国内集聚,积极发挥中药标准全球引领作用,加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同的产业板块在“十四五”期间将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创新药、仿制药、中药都将迎来全新的升级机遇。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建议,将中医药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


中医药纳入传染病防治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事实上,中医药作为一大亮点备受世界瞩目。中医药广泛参与新冠肺炎治疗,深入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发挥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转重率,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

赵超表示,在抗疫实战中,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已经得到验证,同时也为世界和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中医药发展仍面临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挑战。如果能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把中医药融入传染病防治体系以及整个重大疾病救治体系中,中医药的发展会更加主动。

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当前,中医药常规未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国家也尚未建立中医药防疫研究体系,全国所有的传染病医院暂时没有可以收治传染病的中医院和研究传染病的中医研究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中医医疗机构只能以协作单位的方式参与部分临床和研究工作。

为了让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赵超认为,把中医药的相关内容纳入《传染病防治法》,从中医药长远发展来看,要加大传染病、重症救治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尤其应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锻炼、定期轮换,以提高临床诊治技能。

流调、监测、决策、规划、防治和研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赵超进一步建议,将中医药纳入整个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让中医常规参与全程管理;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并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办法》,落实政府的主体作用;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定点医疗机构,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中医药传染病研究体系;优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预案,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建议在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中,切实提高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的占比,在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审和人才评审过程中,突出其科研的社会公益性特点,重点围绕科研成果质量、社会贡献度,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


进一步优化创新土壤


医药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医药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1-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3529.8亿元,同比增长22.8%,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达到76.7%。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产业基础,为我国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医药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包括中医药发展滞后、医药结构比重失调、科创能力不足、智能集聚效应差以及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等。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新药研发转化、患者用药可及、新药审批效能、医保对医药创新的激励引导等方面仍有待突破。

赵超指出,政府部门需要不断优化医药创新土壤,为进一步加强新药研发转化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医药强国”;在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利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医疗整体供给能力;对中国感染科系的应急能力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高度,实现防疫能力常态化,建设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

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入市全程加速,激发药品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药可及性,切实解决人民的医疗用药需求,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赵超建议,引入专家资源支持药审人员培训,扩充药审中心人员队伍,提升药审整体专业能力和效能,建立境外审评专家咨询渠道,就新药临床试验、创新药审批、优先审评等建立常态化咨询渠道;在招采方面,优化招采规则,合理确定医保谈判价格,包括合理规划药品降幅。

在加快清出“低质、无效”药品、促进仿制药降价的同时,赵超提出,考虑药品实际生产成本,合理确定采购价格;在创新药方面,针对创新药,建议充分考虑药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给予一定的降价保护,以保护创新积极性;新药上市后,企业无需等待医保谈判时间窗口即可进行医保申请,实现“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实时更新”,使患者尽早用上临床价值显著的新药;探索药品准入由“邀约制”向“申报制”转换,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


A3-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