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饮片溯源大势所趋 中药企业迎难而上

发布时间:2022-03-07 14:13:42作者:刘炳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纵使中药溯源试点已推进10余年,但面对诸多实际问题,开展效果并不理想。

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开展本市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重申全流程追溯的重要性,支持使用溯源饮片。由此,溯源饮片将加速在临床使用,加快对普通饮片的市场替代,中药饮片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本文将对中药饮片溯源环节难点及企业应对措施分别进行阐述。


现状

溯源体系多级发力 溯源环节难点重重


自2013年《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商办秩函[2013]99号),将保定、亳州、玉林、成都作为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第一批建设试点起,溯源体系建设多级发力如雨后春笋。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商务部支持建设下,已开通运行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全国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2个国家级追溯平台。商务部和财政部分批支持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已覆盖2000余家企业、1.5万余家商户,以信息技术倒逼中药材源头治理。

但是,据成都某饮片企业质管人员透露,前期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编码简单,内容仅包括中药材加工、饮片生产数据,并未做到全流程溯源。为此,笔者查阅上述平台,多数已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财政支持断供,无工作人员正常维护;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药材本身特性造成。

事实上,因中药成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基原、产地、种植、加工、炮制等诸多环节,导致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面临更多挑战,其中溯源环节难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中药饮片品种多样化

《中国药典》2020版及各省市中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记载了大部分中药基原的功能主治,但一药多基源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同基原、不同产地(道地性)和不同炮制工艺的中药饮片,其主要成分、含量以及临床疗效各不相同,无法做到精准溯源。

  

中药饮片追溯周期长

中药饮片全产业链包括中药材的种植(养殖)、生长采收、饮片加工以及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操作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因此需要实时跟踪记录中药饮片每个环节的质量。但是,追溯的过程较长,每个环节阶段都需要不同技能的专业人士参与,导致溯源难度加大。

  

现有溯源平台推广难

因中药的复杂性以及中药行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低,建立追溯体系需要投入成本、软硬件设施等。而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若加入质量追溯体系,时长将被拉长,生产效率将降低,生产成本将增加。目前国家无强制要求推行等法律措施,现有溯源平台推广难,造成多数平台处于“闲置”状态。


解题

加快溯源体系建设 饮片企业如何应对?


随着全国中药材和饮片质量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药材原料生产环节的地位不断上升,中药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正不断增加对中药材生产环节的投入,推动了中药材流通溯源体系的建设进程。除国家及各省市搭建溯源平台外,中药企业如中国中药、香雪制药和康美药业等均已搭建企业溯源平台。


主动连入已有全国平台

鉴于中药产业具有“链条长、范围广、问题多”的特性,在国家政策推动使用溯源饮片的大趋势下,中药饮片企业一方面应在政府推动溯源体系建设时,主动承担中药材质量把控的主体责任,尽快连入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等已有一体化溯源系统,降低企业系统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强种养、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信息追溯,提供各环节的追溯信息,同时关注中药材的药品属性,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自建企业溯源平台

有条件的饮片企业可以自建溯源平台,应用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为核心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完成中药材从种植源头到患者的全流程追溯管理。

一是将栽培管理技术和中药材质量追溯技术相融合,从中药材种植阶段开始采集数据,通过构建匹配系统选出该地区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和最佳培育方法。

二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中药材追溯体系中,以杜绝虚假数据流入追溯平台,并保障追溯平台的安全性。

三是采用全链多级的中药材溯源方法,建立交易账户并实时监控,发现异常交易行为时冻结账户,达到维持市场秩序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改善中药质量现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中药饮片全流程溯源体系。消费端通过扫描饮片产品包装上的溯源二维码,可了解中药材种植、加工、物流、真伪和质量等多环节信息,逐渐培养其对溯源饮片的认可,扭转将价格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错误观念,促进优质优价的形成,同时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品质为本”的管理目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