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械企IPO依旧火热: IVD赛道拥挤 高端领域起势

发布时间:2022-03-01 12:41:51作者:孟令成 周明珍 杨雳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几年来,医疗器械行业在带量采购、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等方向的支持政策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行业健康高速增长,这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变化,以及企业IPO热度居高不下便可窥知一二。

据众成数科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28954家,较2020年的25440家同比增长13.8%。其中,可生产Ⅰ类产品企业19569家,可生产Ⅱ类产品13971家,可生产Ⅲ类产品2033家。

在资本市场,医疗器械企业也颇受热棒。2021年,国内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新增37家,总数达到143家;新增IPO募集资金达596亿元,同比增长107%。


械企数量增速湖北领跑


2021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继续稳步增长,其中广东省以5221家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山东省分别以3580家、3030家排名第二、第三;其次为浙江省(2287家)、河北省(1752家)、河南省(1268家)、湖北省(1165家)、上海市(1125家)、北京市(1085家)、安徽省(920家)。整体排名较2020年变化不大,其中广东省依旧凭借良好的政策和地域优势占据医疗器械企业总数量的首位。

从生产企业数量增幅来看,湖北省在2021年全国增速最高,达33.9%;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和宁夏两个自治区,分别为22.8%和22.6%,湖南省也以22.6%的增速并列第三。除此之外,广东省同比增长14.7%,较2020年有所放缓。湖北省、湖南省近年来分别发布“鄂十一条”“新政十条”等医疗器械专项政策,从打造政策洼地、创新高地等方面出发,着力完善审评审批制度,不仅加快了本地企业创新产品上市,也吸引了规模企业落户。


新上市企业走势亮眼

  

2021年国内医疗器械新增上市企业37家,累计达143家,在2020年大幅增长(21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其中,科创板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居多,港交所械企上市数量后来居上。新增上市的医械企业中,科创板上市数量为20家,一举成为械企上市数量最多的板块;港交所上市械企新增12家,首次超过沪深主板。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选择,同时信息披露制度和严格的退市制度也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到A股方面,医疗器械领域上市企业数量占主导地位。申万31个一级行业134个二级行业新增的上市企业共482家,其中生物医药板块企业数量为51家,其子行业医疗器械新增的25家上市公司占据生物医药半壁江山,是二级行业平均上市数量的7倍,排名第三,仅次于专用设备、化学制品;在港股方面,新增上市械企12家,是2020年增量的6倍,占目前香港交易所上市械企存量的40%。

械企不仅在上市数量上保持了强劲增势,在募资金额与后续市场走势方面也均呈现出了火热态势。据统计,2021年新增械企IPO募集资金达596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A股257亿元,港股339亿元。企业IPO平均募资金额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17.4%。

从数据统计来看,尽管2021年新股破发事件层出不穷,沪深新增的400余家上市公司仍保持着155%较高的平均涨幅,生物医药行业表现平平,仅有112%的涨幅,但医械企业大放异彩,25家新上市公司平均涨幅达到了185%。

受A股上市政策制约,越来越多未盈利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据众成医械研究院统计,2021年在香港上市的12家医疗器械企业中仅有一家盈利。尽管如此,投资热情仍高涨,12家企业全部完成顶格募集预期,企业IPO平均募资金额达28亿元,接近A股平均募资金额3倍。究其原因正是企业大多聚焦高新技术,前景广阔,如致力于人工智能医疗的医渡科技、精准微创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微创机器人-B等。企业获得融资是机遇,如何提高研发能力抢占市场份额也是巨大考验。


IPO企业结构将生变

  

随着疫情暴发检测需求激增,体外诊断试剂企业盈利能力上升,越来越多IVD企业达到上市要求。加之疫情常态化下防疫工作的动态变化,检测需求市场仍具有相当规模,长期利好背景下,IVD企业成上市主流。2021年上市的医械企业中,IVD领域共有17家企业,数量和占比继续上升,包含上游纳米微球材料、分子诊断、POCT以及免疫诊断等多个领域。骨科、心血管、神经介入等高值耗材企业占比也较2020年有所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港交所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微创机器人的三大核心产品之一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AI辅助医疗创新型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进入到公众视野。

而即将走向资本市场的械企或许将呈现不一样的结构组成。从目前提交上市资料待审核和已过会待上市的25家企业来看,心血管介入等高端企业接踵而至,达到9家,彰显国产替代极强动力;医美、AI辅助医疗等新兴企业也相继赴市,打开新的竞争市场;IVD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仅2家企业,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

医疗器械行业在疫情之下实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尽管2021年受到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影响,但投资者热情仍然不减。这充分说明带量采购政策短期内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对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这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品质管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行业健康良好发展。预计未来尖端技术如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将会更受投资者青睐,而IVD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研发能力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QQ图片20220301123909.jpg

QQ图片20220301123927.jpg

QQ图片20220301123946.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