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紧密型医联体或解“互联网+”医疗门慢特病难题

发布时间:2022-02-25 15:57:07作者:贺昊(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国内2019年慢病管理市场规模达4.5万亿元,占医疗健康总支出近70%。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14.9万亿元,占比也将达到84%。

2020年,互联网医院按主导方分类:企业主导的有82家,占比16%;医院主导的有415家,占比84%。其中,三级医院325家,二级医院60家,一级医疗机构10家,未定级的20家。

2022年,依然是热点的“互联网+”医疗,将遇到高等级医疗机构的相关难题。


高等级医院门慢特病动力不足

  

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从2022年开始逐步落地,3000多亿元的资金将释放,再加上慢病的巨大空间,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应该会快速增加。其中,三级医院仍是主力。

从山东、江苏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支付方式的设定看,普通门诊的支付方式是按人头支付。而对于门慢特病,江苏积极探索按人头支付与慢病管理结合,山东则是按人头与按病种结合付费。

仅从支付方式看,高等级医疗机构参与门慢特病存在一定的障碍。比如按人头付费,是指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约,根据签约人数实现支付固定金额,医院再向被保险人提供签约标准内的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这种方式必须基于基层医疗机构或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与被保险人的签约,包括服务内容与服务周期等。而高等级医疗机构并不适合直接与被保险人签约,因为签约内容不只是门慢特病,还纳入普通门诊。如果高等级医疗机构全包,则普通门诊将应接不暇;若分开签约,又会再现“资源虹吸”,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适合国情的紧密型医联体

  

按照英国的“看门人”设计:全科医生签约被保险人并负责普通门诊;而需更高技术或专科服务的,由全科医生审核后转诊。这种方式对全科医生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涉及技术和伦理道德,也增加了监督成本。

国内大力推广并加紧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有望解决这个问题,也更适合国情。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或基层医疗机构是紧密型医联体的一员,由紧密型医联体负责对其监督,而医保方或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只需监督紧密型医联体即可。作为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疗机构的高等级医院,借助互联网医疗,比如“三医在线”的医疗在线服务(远程医疗)、医保在线支付和医药在线配送,弥补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在门慢特病上的技术能力不足,为紧密型医联体签约被保险人提供门慢特病的诊疗或管理。

国家医学(疗)中心、区域医学(疗)中心等医疗机构,在紧密型医联体加紧构建的过程中,将逐渐不参与首诊,而更多地承接从紧密型医联体转诊的重大疑难病人。这两类中心参与“互联网+”医疗,将更多地体现在疑难疾病对紧密型医联体的指导和帮助。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